版权说明 操作指南
首页 > 成果 > 详情

论《天堂》中的人类学机器与优素福的主体建构

认领
导出
Link by 中国知网学术期刊 Link by 万方学术期刊
反馈
分享
QQ微信 微博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论文标题(英文):
On the Anthropological Machine in Paradise and the Subjective Construction of Yusuf
作者:
王青璐;黄晖
作者机构:
[王青璐] 肇庆学院文学院,广东肁庆,526061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黄晖] 华中师范大学
语种:
中文
关键词:
古尔纳;《天堂》;人类学机器;主体建构;赤裸生命
期刊: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
2096-0492
年:
2023
卷:
36
期:
01
页码:
168-173
基金类别: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基金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19ZDA296)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非洲文学史”(17FWW001) 肇庆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青年项目“后殖民批评视域下的古尔纳小说研究”(QN20220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源与对外传播研究”(21&ZD264)。
机构署名:
本校为其他机构
院系归属:
文学院
摘要: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扎克·古尔纳在小说《天堂》中重现20世纪初东非社会生活画面,对欧洲殖民书写进行修正。结合吉奥乔·阿甘本提出的人类学机器研究作品,可以认识到无论是阿拉伯商人、生活在内陆的人群还是欧洲人,都在主体建构中对他者进行非人化处理,制造赤裸生命。奴隶优素福的主体建构伴随着他对生活环境的认知方式从沉浸到敞开的转变。最终,优素福走出主人家、跟随军队离开的情节,体现了古尔纳的人生智慧,也同阿甘本的“无为”思想不谋而合。

反馈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确定
取消

成果认领

标题:
用户 作者 通讯作者
请选择
请选择
确定
取消

提示

该栏目需要登录且有访问权限才可以访问

如果您有访问权限,请直接 登录访问

如果您没有访问权限,请联系管理员申请开通

管理员联系邮箱:yun@hnwd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