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 操作指南
首页 > 成果 > 详情

儿童的同伴交往与孤独感

认领
导出
Link by 中国知网学术期刊 Link by 万方学术期刊
反馈
分享
QQ微信 微博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周宗奎;赵冬梅;孙晓军(孙晓军);定险峰
作者机构:
[孙晓军; 周宗奎; 赵冬梅; 定险峰]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语种:
中文
关键词:
同伴交往;孤独感;交叉滞后回归
期刊:
心理学报
ISSN:
0439-755X
年:
2006
卷:
38
期:
5
页码:
743-750
基金类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30270473);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项目;
机构署名:
本校为第一机构
院系归属:
心理学院
摘要:
用提名法和问卷法对小学3、4年级274名儿童进行两年追踪调查,采用交叉滞后设计,考察了同伴交往4个特征水平上的变量与孤独感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发现:(1)自我报告的同伴交往变量———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之间的交叉滞后效应显著;而同伴评定的同伴交往变量———积极提名、消极提名、受同伴欺负、消极退缩与孤独感之间的交叉滞后效应不显著;另外,前测的互选朋友数能显著负向预测后测的孤独感,前测的孤独感不能显著预测后测的互选朋友数。(2)在排除了早期其它变量的效应之后,积极提名分、消极提名分、受同伴欺负得分、消极退缩得分、互选朋友数在两年之间仍然呈现出高度的稳定性...
摘要(英文):
Evidences from researches on both primates and human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problems in early peer relationship could lead to subsequent psychosocial maladjustments, including externalizing 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 ( such as feelings of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 While children's experiences with peers can be best understood by referring to several levels of social complexity : within individuals, within interactions, within relationships, and within groups. Previous researches had revealed that loneliness was associated with a v...

反馈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确定
取消

成果认领

标题:
用户 作者 通讯作者
请选择
请选择
确定
取消

提示

该栏目需要登录且有访问权限才可以访问

如果您有访问权限,请直接 登录访问

如果您没有访问权限,请联系管理员申请开通

管理员联系邮箱:yun@hnwd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