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 操作指南
首页 > 成果 > 详情

汉学家译注中的文化形象建构——以《离骚》的三种译注为例

认领
导出
Link by 中国知网学术期刊 Link by 维普学术期刊 Link by 万方学术期刊
反馈
分享
QQ微信 微博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魏家海
作者机构:
[魏家海]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语种:
中文
关键词:
汉学家;《离骚》;译注;文化形象
关键词(英文):
sinologist;Li Sao;translation notes;cultural image
期刊:
外语与外语教学
ISSN:
1004-6038
年:
2017
期:
2
页码:
108-115
基金类别:
本文是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汉学家的《楚辞》译介及跨文化想象”(项目编号:2015116)和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文化海外传播中心开放项目“汉学家的《楚辞》英译及传播研究”(项目编号:HBwHHwcB201606)的阶段性成果.
机构署名:
本校为第一机构
院系归属:
外国语学院
摘要:
本文通过比较宇文所安、沃森、霍克思在《离骚》英译注释中建构的“文化英雄”形象、“美人”形象、“巫”形象和“神”形象的异同,运用形象学、训诂学分析了不同形象的表现形式及其背后不同译者的文化价值观、学术思想和文化态度.研究发现,在三种译注里的文化形象建构中,宇文所安倾向于儒家圣人形象的“圣化”和中国神话人物形象的“神化”;沃森注重儒家和道家形象的世俗化;霍克思则兼顾形象的中西合璧化.由此认为,宇文所安和沃森的注释,基本遵循了中国古代楚辞学家的训诂学释义,霍克思的译注既传承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传统,又注重西方读者的接受.但是,由于自身的西方本土文化身份和对文献背景考据...
摘要(英文):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notes of Li Sao given by Stephen Owen,Burton Watson and David Hawkes with a purpose to reveal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ir construction of the'cultural hero','beauty','shaman'and'god(godess)'images.It applies image study and Chinese exegetics to the analyses of the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and the implied cultural values,academic thoughts and cultural attitude of the three translators.The results showthat in the three notes,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mages has a general tendency:Owen t...

反馈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确定
取消

成果认领

标题:
用户 作者 通讯作者
请选择
请选择
确定
取消

提示

该栏目需要登录且有访问权限才可以访问

如果您有访问权限,请直接 登录访问

如果您没有访问权限,请联系管理员申请开通

管理员联系邮箱:yun@hnwd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