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印度尼西亚研究发展报告
作者:
韦红
期刊:
东南亚纵横,2024年(3):1-8 ISSN:1003-2479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430079;[韦红]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区域国别学;国际合作;国际关系
摘要:
2023年中国学界涉印度尼西亚区域国别研究成果总体较为丰硕,整体呈现议题丰富、方法提升和资鉴功能等三大突出特点。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国内状况和印度尼西亚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两个方面,其中对印度尼西亚国内状况的研究主...展开更多 2023年中国学界涉印度尼西亚区域国别研究成果总体较为丰硕,整体呈现议题丰富、方法提升和资鉴功能等三大突出特点。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国内状况和印度尼西亚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两个方面,其中对印度尼西亚国内状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领域。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印度尼西亚对外战略、印度尼西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关系及印度尼西亚参与全球和区域治理等领域,并呈现不断丰富拓展的趋势。研究方法不断丰富和创新,跨学科研究方法、新的理论分析路径得以运用,实地调研成为研究手段中的一大亮点。大部分研究成果以服务现实为导向,研究成果的资鉴功能进一步增强。但是,2023年的印度尼西亚研究也存在研究议题失衡、理论提升不够和一手资料缺乏等不足现象,今后亟须加强印度尼西亚区域国别基础研究、理论建设及多学科协同等研究。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东盟国家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差异与中国—东盟合作
作者:
韦红;郝雪
期刊: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3年(03):22-36+153-154 ISSN:1674-6392
作者机构:
[韦红]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郝雪]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东盟国家;中国;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网络安全合作
摘要:
网络安全已成为东盟面临的重大非传统安全威胁。东盟国家在网络安全管理体制、网络安全立法、网络安全技术和能力建设、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存在差异,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新加坡、马来西亚为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完善群体”,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文莱为“体系欠缺群体”,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为“体系落后群体”。这一差异给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网络安全合作带来了不一样的机遇与挑战。机遇主要体现为:“体系完善群体”为双方创新网络安全技术、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创造了条件;“体系欠缺群体”为双方提升网络安全能力、创新网络安全治理经验提供了可能性;“体系落后群体”为双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机会。挑战表现在:中国与“体系完善群体”合作容易受到域外国家的遏制和阻挠;“体系落后群体”网络安全意识薄弱且缺乏网络安全基本需求,将削弱双方合作的意愿和必要性;东盟整体层面上坚持不干涉原则和基于共识决策的独特合作方式,将阻碍中国与东盟整体合作。鉴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网络安全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宜抓住机遇,因国施策,分层合作,将中国和东盟网络安全合作落到实处。
语种:
中文
展开
“三大全球倡议”:全球治理新思维及推进路径
作者:
韦红;郝雪
期刊:
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CSSCIAMI(06):164-172 ISSN:1001-4527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韦红; 郝雪]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化倡议;全球治理
摘要:
面对全球治理的困境,“三大全球倡议”提出破解新思维。在全球治理路径上,“三大全球倡议”坚持发展治理和安全治理协同推进,并使之相互促进;在全球治理价值上,强调以文明包容互鉴建构全球发展、安全治理新理念;在全球治理机制上,统筹发展、安全与文明,强调不同治理机制的联动性和综合性。“三大全球倡议”的落实既有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以人为本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等可行性基础,也面临着西方国家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冷战思维仍有市场、逆全球化思潮回升、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等现实挑战。中国必须从行动层面坚持发展、安全与文明并重,夯实重点领域合作;从思想层面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建构发展、安全治理的共同价值理念;从制度层面完善和创新治理机制,推动治理机制间协调互补,助力“三大全球倡议”落地落实。
语种:
中文
展开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
作者:
韦红;王翕哲
期刊:
国际展望,2023年15(04):37-57+158-159 ISSN:1006-1568
作者机构:
[韦红] 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王翕哲]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Z世代”青年;中国观;印尼大选;人文交流
摘要: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是指该人群基于自身观念形成的对华认知的总和。在文化层面,该群体欣赏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的优秀品质,对两国宗教文化差异更趋包容;在经济层面,该群体高度认可中国经济、科技实力对印尼国家及个人的重要意义;在政治层面,该群体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大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持肯定态度。中国与印尼经济合作的深化对印尼青年带来实质利好,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则促进了印尼青年对中国文化的接近。但是西方媒体的不实宣传、印尼国内一些政治团体的故意误导也使部分青年存在对华误解。随着政治参与程度的加深,该人群的中国观在印尼对华政策上的影响愈益明显,逐渐成为影响中国与印尼政治互信、合作进程与民心相通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中国应对该人群的利益诉求、政治态度予以密切关注,在政治、经济、舆论宣传、人文交流等方面予以有效应对,完善该群体对华客观认知,最大限度释放其促进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潜力。
语种:
中文
展开
印尼对中美竞争的认知与对华策略
作者:
韦红;王翕哲
期刊: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23年CSSCI(01):66-92+153-154 ISSN:2095-7653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王翕哲]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韦红] 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wdkj&>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中美竞争;对华策略;东盟
摘要:
对中美两国竞争的认知和立场是影响印尼制定对华策略的重要变量。印尼认为中美贸易战在出口、投资等领域为本国提供了机遇,竭力在此两领域争取合作红利;中美两国地缘政治竞争恶化了地区环境,使印尼面临的外交压力和挑战有所增加,但印尼也因此而获得了一定的战略机遇。印尼在坚持不结盟和不选边站队的同时,力求积极管理大国竞争。在中美竞争的背景下印尼的对华策略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继续加强与中国合作,同时利用中美竞争,说服美国加大对印尼的经济支持,避免对中国过于依赖;政治安全上,有限引入美国势力,谨慎处理与中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努力在缓解国内对华焦虑与不破坏两国经济合作大局间取得平衡;在地区战略上,有意将中国纳入东盟主导的多边机制之中,对中美竞争进行管理和约束,强化本国构建地区秩序的引领能力。基于印尼的对华策略及打破美国拉拢印尼反华的企图,中国需进一步拓展与印尼的合作领域,建立多领域的利益共同体;关注印尼国内政治形势和舆论风向,准确判断其政策走向;积极参与东盟主导的地区多边机制,努力为其提供公共产品,以实际行动树立可信的中国形象。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与澜湄生命共同体构建
作者:
韦红;张辰
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54(4):145-156 ISSN:1000-5110
作者机构:
[韦红; 张辰]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湄公河生物多样性;生命共同体;澜湄合作;湄公河国家;生态合作
摘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实现人类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提出的有效解决方案,构建澜湄生命共同体将成为践行该理念的一次有益尝试.然而,澜湄地区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生物多样性安全正面临人类活动和生态退化的共同威胁,给澜湄六国的生态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过去,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国在合作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显现,但六国也暴露出治理话语权不足、履约质量低、共同体意识薄弱等诸多问题.澜湄生命共同体的构建具备成熟的生态基础和机制条件,中国应借助澜湄合作机制,主动向湄公河五国发起共建澜湄生命共同体的号召,加强在合作模式引领、区域协同发展、共同情感搭建、整体法规制定和创新合作内容方面的协作,打造既具有"物理联通性"又具有"生态联通性"的澜湄生命共同体,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新模式.
语种:
中文
展开
印度尼西亚对中美贸易摩擦的认知与应对策略
作者:
韦红;徐晓芳
期刊:
区域与全球发展,2021年5(02):88-105+157-158 ISSN:2096-4536
作者机构:
[韦红]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徐晓芳]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中美贸易摩擦;印度尼西亚;认知;对策
摘要:
2018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逐步升级,对印度尼西亚的贸易、投资、金融市场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印度尼西亚各界认为:一方面,贸易摩擦给印度尼西亚经济带来了挑战,冲击了相关产业出口,使其经济增长放缓;另一方面,贸易摩擦也会给印度尼西亚带来发展机遇,得到贸易转移、吸引外资的机会。但是,印度尼西亚各方都认为需提高自身实力,才能更好地抓住贸易摩擦带来的发展机遇。为应对贸易摩擦威胁,印度尼西亚采取多种应对策略:对内进行改革,提高竞争力;对外积极寻求双边与多边合作,增加投资与出口。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灾难外交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情感建设
作者:
韦红;马赟菲
期刊:
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02):163-172 ISSN:1001-4527
作者机构:
[马赟菲]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韦红]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wdkj&>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关键词:
灾难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全球治理
摘要:
基于社会心理学的情感理论,情感联系构成并维系着群体间认同和群体共同身份,共同情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基础。灾难外交通过与他国共同应对灾难挑战,在援助国和受灾国民众之间搭建起积极情感交流的通道,培育出积极的共同情感,助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在灾难外交实践中,可以通过表征和互动两种路径以及尊重受灾国文化和情感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共同情感的形成。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