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叙事的新探索——读晓苏《去一个叫龙坪的地方》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文学教育(中),2021年(1):177-178 ISSN:1672-3996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
摘要:
收到新出刊的2020年第10期《长江文艺》,我首先读了晓苏的非虚构作品《去一个叫龙坪的地方》,一下子就被它深深吸引,按捺不住打电话向晓苏表示赞赏,并随手写下这篇短文以表欣喜.
语种:
中文
展开
一则张之洞传说的诗学解读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武汉文史资料,2021年(01):56-58 ISSN:1004-1737
作者机构:
[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
1983年编印出版的《武汉市民间故事传说集》中,选录了一则关于张之洞的传说——《龟山脚下的水怪》,讲的是和蛇山相对的龟山脚下的山洞里,囚禁着一个神奇怪物巫(无)支祈,本是禹王治水时被收伏囚禁于此3000年,于偶然间被湖广总督张之洞识破,才得以避免一场滔天洪水灾害的惊险故事.现将全文照录如下:
传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有一天逛黄鹤楼(张之洞督鄂期间,黄鹤楼已毁于光绪十年尚未重建.此为传说,不予校正——编者注),顺便来到黄鹤楼的地摊面前,看看有没有什么珍奇古玩可以搜罗.他见一个地摊上摆着一只青石镯子,不是寻常之物,向摆地摊的老头打听它的来历.老头告诉张之洞,这是一个常在龟蛇两山脚下摸鱼的渔夫卖给他的,说是上月从江底摸起来的.张之洞听了,感到很新鲜,用八串铜板把它买了下来,并托付这个老头,把渔夫找来问话.
语种:
中文
展开
湖北民歌村、故事村开发琐忆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20年(06):45-47 ISSN:1003-1332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村;故事村
摘要:
在十余年来国家强劲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过程中,湖北的"三家三村"备受国内外关注。"三家"即故事家刘德培、孙家香和刘德方,"三村"即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和青林寺谜语村。本文作者刘守华教授曾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和非遗评审专家委员会主要成员,直接参与了故事村、民歌村的发现考察与评审推荐活动,这里对这两个民间文化村的发现与建设直接记述。
语种:
中文
展开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作者:
刘守华;孙正国
期刊:
民间文化旅游杂志,2020年(03):42-52 ISSN:1008-7214
作者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 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关键词:
刘守华;民间文艺;口述史
摘要:
刘守华先生酷爱民间文艺,自1957年加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前身)以来,迄今6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从事以民间文学为主的民间文艺研究与社会工作,担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副主席15年(1986—2001),创建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学学科,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为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刘守华先生将个人融入时代潮流而不断奋进的学术历程,概括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生智慧,阐述了顺应时代、奉献社会的乐观主义精神。
语种:
中文
展开
人虎情缘的诗意书写--鄂西故事《樵哥》解读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04):108-114 ISSN:1003-6644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故事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
关键词:
故事诗学;《樵哥》;采录写定;虎文化
摘要:
我国新时期以来,以人类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等多学科方法来解读民间故事,成绩斐然。本文就鄂西流传的一篇义虎型故事《樵哥》,尝试性地进行故事诗学解析,并附录故事原作,介绍文本的采录与写定经过,以启迪学人,推进中国故事学、民间文艺学的研究、探讨。
语种:
中文
展开
走向故事诗学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47(05):102-110 ISSN:1001-4799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中国民间文学;故事诗学;文艺美学方法;诗学价值;回归文学
摘要:
故事诗学是故事学研究的新方向。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七十年,积累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总体而言,多学科参与形成了方法论的多样性,促使故事研究跨学科发展,从中国文学领域拓展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广阔天地。从"求好运"故事(AT461)的研究历程和《中国民间故事》的编选案例出发,立足学科新时代背景,反思学科研究方法论,走向故事诗学将成为一种新的学术取向:一是民间故事研究需回归文艺美学方法,二是民间故事的文选原则应突出经典文本及其诗学价值,以期对民间故事研究有新的启示。另外,中国民间故事多在民间文学、通俗文学和作家文学"三位一体"的格局中发育成熟,进行诗学探索,有助于发掘其所蕴含的中华文明的优良基因。走向故事诗学,将为民间故事回归文学、回归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中华精神文化家园开创新的理论路径。
语种:
中文
展开
沃土耕耘涌华章——刘锡诚著《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序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2):93-96 ISSN:1003-6644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民间文艺学;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民间文学学术史
摘要:
我国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刘锡诚先生的讲演录《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即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本篇序文出自与他有着数十年交往的刘守华教授笔下,学术论评与友情相交织,共同耕耘的回眸与学科建设的思考洋溢其间。
语种:
中文
展开
夷陵盘古文化的珍贵价值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9年(1):1-2 ISSN:1003-1332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开辟神话;盘古传;盘古庙
摘要:
盘古神话在中国古典神话中占有重要地位,冯天瑜撰《上古神话纵横谈》中指出"这个故事后来居上,当之无愧地登上了中国开辟神话的宝座,在整个中国神话系统中占据崇高的地位,盘古也以开天辟地者的形象,为妇孺所尽知。"宜昌夷陵区不仅流传歌咏盘古神圣功业的长诗《盘古传》,还存有盘古庙等众多神话遗迹,目前尚未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值得珍视和研究、保护。
语种:
中文
展开
木兰传说的构成与特色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12):154-155 ISSN:1004-0498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
摘要:
湖北黄陂的木兰山、木兰湖本是依托木兰从军的长诗和传说而构成名山胜景知名于世的.但关于木兰的传说,其构成与演变多年来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亟待予以梳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张静,曾以《黄陂木兰传说研究》为题,撰写成学位论文,以优秀成绩获得通过,随后远赴加拿大攻读民俗学博士学位. 她家住黄陂,从小即受到女英雄木兰形象的感染,2004年至2005年在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时, 又多次赴木兰山进行田野作业,深入采访熟悉木兰传说和木兰山历史地理的各方人士,并同拥有木兰遗迹的几处外省地方人士作过交流,对木兰传说作了一次十分难能可贵的系统清理,我作为指导教师之一,也有幸参与研讨. 我今天主要吸纳她的研究成果略述管见.
语种:
中文
展开
移风易俗话非遗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41(3):18-20 ISSN:1673-139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9;[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俗话;荆楚文化;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民风民俗;文化研究;文化自信;文化繁荣
摘要:
2018年1月20日,作为一个年逾八旬的老教师 ,我应邀参加由湖北省文化厅支持 、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举办的"荆楚文化与湖北民风民俗"学术研讨会 ,对此 ,我感到十分荣幸 . 当下全国正处于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热潮中 ,习总书记在报告中关于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精辟论述 ,给我们以深刻有力的启示 . 现在 ,我将几年前写成的一篇关于沔阳(湖北省仙桃市)旧时乡俗的追忆短文发给同人参阅 ;另外 ,就移风易俗 、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问题略述浅见 .
语种:
中文
展开
由重申民间文艺的重要价值说起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华中学术,2017年(03):217-221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
摘要:
<正>笔者作为在中华民间文学园地耕耘达半个世纪的学人,读到《文化工程意见》深受启迪和鼓舞。现仅就近日读书所得之管见略书一二。一、民间文艺重要价值的评估新议2016年6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行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会上致辞中的这一段话特别受到笔者的关注:可以说,民间文艺是传统文化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组成部分,
语种:
中文
展开
与中国民间故事相映生辉的名字:董均伦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民俗研究,2017年(6):28-32 ISSN:1002-4360
作者机构:
[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董均伦;民间故事;安营扎寨;改写
摘要:
董均伦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文艺学家。他与妻子江源合作,采取"安营扎寨"的方法,以文学工作者的身份,长时间深入群众之中,搜集整理了大量流传在民众中的民间故事并结集出版,对我国的民间文学事业做出了有益贡献。他们的搜集与整理办法,可以用"改写"一词来加以概括;他们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集,可与《格林童话》相媲美。董均伦,是一个与中国民间故事相映生辉的名字。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民间故事的“改写”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民俗研究,2017年(1):104-109 ISSN:1002-4360
作者机构:
[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民间故事;采录;改写
摘要:
60年前,《慎重对待民间故事的整理编写工作》引发一场热烈讨论;60年后,该文作者又指导一位年轻的民间故事爱好者尝试改写民间故事,并就故事“改写”问题潜心思考、专题论述,揭示了阿·托尔斯泰改写俄罗斯民间故事,格林兄弟改写德国民间故事,伊·卡尔维诺改写意大利民间故事以及董均伦、江源改写中国民间故事的成功经验,阐述了改写故事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语种:
中文
展开
一个机智人物的鲜活传奇——《陈细怪的传说》序言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民间文化旅游杂志,2017年(4):122-124 ISSN:1008-7214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机智人物;传说;序言;传奇;鲜活;轰动效应;文化人;蕲春县
摘要:
<正>湖北蕲春县几位文化人精心编选的《陈细怪传说》即将问世。30年前曾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陈细怪这位著名机智人物的故事专辑,以更加充实完整而又多姿多彩的新面貌登场,我作为首位读者,情不自禁地为之点赞。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改革开放春潮激荡下,采录研究民间口头文学蔚成一代新风。在普查基础上编纂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谚语这三套民间文学集成,成为全国一盘棋的宏大文化建设工程。而
语种:
中文
展开
武当山民间口头文学中的张三丰
作者:
刘守华;李征康
期刊: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37(2):1-5 ISSN:2096-3734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李征康; 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武当山;道教;张三丰;太极爷;传说
摘要:
《太极爷张三丰传说》一书于 2016年 6 月正式出版.此书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全新收编张三 丰传说一百余篇,这些“ 活态”故事结构完整、主题鮮明、情节动人,实乃研究张三丰其人其事的有力佐证.故 事本身的历史文学价值,又可谓建构“ 中国梦” 这一宏伟理想的民族文化元素之一.
语种:
中文
展开
关于改写民间故事的讨论——刘守华和黄俏燕的三次通信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1):62-69 ISSN:1003-6644
作者机构:
[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故事学;民间文学;通信
摘要:
一位乡村语文教师,给学生讲民间故事,又致力改写民间故事,立志推出一部《格林童话》式的故事书,她的梦想得到一位年届8旬的著名学人的热诚相助,几番赠书借书,数次书信研讨,构成感人佳话。改写民间故事,既有学理探究,更涉及中国民间故事艺术生命的延续和民间文化基因的有效传承。
语种:
中文
展开
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读《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长江文艺评论,2016年(3):114-117 ISSN:2096-2460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
摘要:
<正>刘锡诚先生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下文简称《学术史》)于十年前问世时,即备受学术界关注。这部经数年呕心沥血完成的百万字巨著,又加精心琢磨修订,在今年印制新版,作为一位年届八旬的高龄学人的力作奉献给全国读者,不能不令人感奋赞佩。作为在中国民间文学园地耕耘数十年的同龄学人,对这部学术史的百年回顾,笔者自不免生出无比亲切的感受。加之我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曾用这部书给十几位民间文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生授课,就书中的那些主要章节进行专题研
语种:
中文
展开
董永传说及其魅力探寻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1):16-18 ISSN:1673-139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董永传说;魅力;文化经典
摘要:
董永传说并非真实的历史记述,而是一件属于民间传说故事的口头语言艺术精品。由于其最先出自《孝子传》,后人便将董永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看待。孝感之名因董永故事在居民的文化生活和孝行实践中的牢固扎根而彰显于世。在强劲实施非遗保护文化工程的当代中国,这个有着两千年生活史的民间文化经典,将更显辉煌。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十年回顾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文化遗产,2015年(3):135-137 ISSN:1674-0890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艺术
摘要: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走过了不平凡的十年历程。它在非遗保护的热潮中应运而生,也是中国民间文艺学新发展态势的反映。其丰富多彩、贴近地方和民族语境的鲜活特色,在人类文化宝库中别具风采,为展现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发展开设了一扇独特的学术文化窗口。
语种:
中文
展开
1977年参与高考命题的记忆
作者:
刘守华
期刊:
档案记忆,2015年(12):4 ISSN:1003-8167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故事学会;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高考命题;记忆;中南财经大学;教学参考资料;高考语文试卷;招生考试;历史巨变;拨乱反正
摘要:
1977年恢复全国大学招生考试,是结束文革十年浩劫后拨乱反正的一个历史巨变,它改变了许多青年学子一生的命运,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改革的进程.我那时由华中师院中文系借调至湖北省中小学教学教材研究室任中学语文学科组长,主持省编语文课本和教学参考资料.恢复高考后的首届高考,由各省自行组织安排,我和彭慧敏(来自中南财经大学的大学语文教师)两人便被抽调出来,集中在咸宁温泉宾馆,在省教委领导下参与了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工作,留下至今难以忘怀的深刻记忆.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