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制设置的双重功能与城乡融合发展
作者:
陈军亚
期刊:
学海,2020年(4):107-112 ISSN:1001-9790
作者机构:
[陈军亚]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国家建制;阻滞功能;引导功能;城乡融合
摘要: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不仅要破除体制壁垒,恢复城乡之间自然发生、内生循环的经济联系,还要在政府作用下,建立引导其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国家建制是国家政权的组织体系及行政机构的空间安排,包括地域范围、资源配置,以及实现资源配置的政策机制等内容,由此形成了建制设置影响城乡发展的作用机理.依托行政建制所实现的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权力资源配置、职能重心设置,以及与此相关的政策机制等,对我国城乡发展产生了双重功能:一是建制设置割裂并固化城乡关系,难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阻滞功能;二是建制调整密切城乡互动和联系,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功能.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建制调整的实践逻辑.
语种:
中文
展开
韧性小农:历史延续与现代转换——中国小农户的生命力及自主责任机制
作者:
陈军亚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CSSCIAMI(12):82-99 ISSN:1002-4921
作者机构:
[陈军亚]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韧性小农;责任机制;农业社会;现代农业
摘要:
中国是一个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的小农生产历史特别漫长的国家,大国小农是基本国情。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如何认识和对待小农,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往观点强调小农的"脆弱性",主张其最终要被其他经营主体所取代。这种主张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无法解释,正是传统小农创造了世界历史上最为灿烂的农业文明;正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小农户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重新审视小农的历史地位与生命活力可以发现,中国小农虽然脆弱,但能够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中,特别是在各种压力下表现出"脆而不折、弱而不怠"的特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历史上,这种韧性内生于长期以来中国小农的自主责任机制,表现为小农作为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对等机制、作为生活共同体的责任分担机制、作为生产共同体的责任内化机制、作为政治共同体的责任连带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农村改革为韧性小农的现代转换与新生创造了条件。通过组织化、社会化与国家化等形式,现代小农的韧性和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活力。
语种:
中文
展开
农村基层组织“一肩挑”的制度优势与现实障碍
作者:
陈军亚
期刊:
人民论坛,2019年(11):99-101 ISSN:1004-3381
作者机构:
[陈军亚]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一肩挑”;农村基层组织;制度优势
摘要:
"一肩挑"具有强化党组织领导权威、促进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确保农村发展战略落实的制度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人才不足、能力不济、威望不高、监督不力、民意不达的实践运行难题。为此,需要从产业与人才同步引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制度运行机制以及提升任职能力等方面加强"一肩挑"制度建设。
语种:
中文
展开
互利共生: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实践路径——以广东省梅州市的改革探索为例
作者:
陈军亚;龚丽兰
期刊:
理论月刊,2019年(10):132-136 ISSN:1004-0544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龚丽兰; 陈军亚]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互利共生;小农户;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摘要: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关键在于构建一种吸纳各种发展要素并有利于所有发展要素的共生机制.通过发展要素的共同参与,实现要素之间不可分离、彼此互利和共同成长.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广育村的实践表明,建立发展共享、责任共负、风险共担的共生机制,是实践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与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语种:
中文
展开
公理共议: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协商治理及价值——以“深度中国调查”的川西“断道理”为据
作者:
陈军亚
期刊:
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1):69-75 ISSN:1003-414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陈军亚]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公理共议;协商治理;价值
摘要:
在已有的话语体系里,协商是与现代民主相联系的一个概念,这一界定遮蔽了历史进程中的丰富事实,也导致了人们对协商治理内涵及价值的理解限度。传统中国的社会治理实行双轨制,体现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纵向治理依靠强制,联结民众社会的横向治理依靠协商。"断道理"是协商治理的一种方式,它是指通过将当事人及其更多的人聚合在一起,相互讨论和评说,明辨是非,判断曲直,最后达成一致的协商治理过程。这一治理方式之所以有效,在于其遵循"公理共议"的协商逻辑。"断道理"对于思考中国协商治理的内涵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当下公共事务治理中仍具有重要价值。
语种:
中文
展开
“能人回乡”困境怎么解——基于湖北省71个村庄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作者:
陈军亚
期刊:
人民论坛,2019年(33):50-53 ISSN:1004-3381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陈军亚]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能人回乡;乡村精英;村庄治理
摘要:
为改变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乡村人才分化和流失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鼓励能人回乡政策,实际上是再造乡村的精英群体。但是,再造精英的政策初衷面临能力转化、权威认同、治理参与等实践困境。通过吸引能人回乡破解乡村人才瓶颈,要从分类开发、能力提升、权威转化、长效激励等方面构建精英再造机制。
语种:
中文
展开
由家到国、家国共责:“老有所养”的中国治理进程——基于大型农村实地调查的认识和启示
作者:
陈军亚
期刊:
政治学研究,2018年(4):58-67 ISSN:1000-3355
作者机构:
[陈军亚]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家庭;国家;老有所养;国家治理
摘要:
"老有所养"是人类理想的生活图景, 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老有所养"与国家的成长、国家职能的变化和国家意志密切相关, 由此形成不同国家的治理道路.在传统中国家国同构体系下, "老有所养"的功能主要由家户承担, 并形成了以家族为单位的共担、分担、均担、共养机制, 积累了丰富经验, 构成了中国"老有所养"的厚实底色.当下中国, 随着社会变迁, 国家在"老有所养"的治理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 国家不可能、也不必要完全包揽"老有所养"的所有职责.汲取传统经验, 适应社会变化, 以"家国共责"实现"老有所养"是更为有效的中国治理方案.
语种:
中文
展开
产权改革: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内生动力
作者:
陈军亚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54(1):9-14 ISSN:1000-2456
作者机构:
[陈军亚]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产权结构;集体经济;个体权利;实现形式
摘要:
集体土地产权结构的变化过程就是农民个体权利体系不断丰富的过程。农民个体权利的丰富,不断创新着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人民公社时期,土地产权结构单一,农民主体身份缺失,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缺乏农民个体权利的支持而失去持续的基础;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实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的分离,农民获得了土地承包权,激发了集体经济分散经营的活力;以土地确权和流转为核心的新一轮土地产权改革,实现了农民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通过数量上的量化和形式上的固化实现了权利的流转,激发了农民自主选择并不断创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动力。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