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治理:实践基础、治理绩效与优化路径——基于皖南水镇的调研
作者:
望超凡
期刊:
决策与信息,2024年(03):38-48 ISSN:1002-8129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望超凡]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返乡青年;治理有效;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乡村干部;青年干部
摘要:
吸纳青年农民返乡担任农村干部是实现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路径。采用实地研究方法,通过对皖南水镇的治理变迁过程进行经验考察发现,农村家庭内部的代际支持为青年农民返乡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地方政府通过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完善村干部选任制度可以有效吸引青年农民返乡担任农村干部。由于长期在城市社会中学习、工作,青年农民往往有着更具现代性的治理理念、行为模式和能力结构,因此青年干部治村能够有效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但由于长期脱离村庄,青年干部在价值取向、社会关联和认知结构等方面高度脱嵌于村庄社会,这给青年干部治村和乡村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双重影响之下,青年干部主导的乡村治理表现为一种“脱嵌的现代化”形态。对此,可以通过建立村社本位的激励性薪酬制度、对青年干部开展社会化培养、构建组织化的“传帮带”机制,帮助青年干部实现对村庄社会的重新嵌入,从而规避治理主体脱嵌的不利影响,提高青年干部的治理绩效。
语种:
中文
展开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争论、推进原因与现实成就——基于国外共产党的视角
作者:
李余威
期刊: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2):8-16 ISSN:1672-1217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李余威]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国外共产党;世界社会主义
摘要:
苏东剧变以后,国外共产党就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本土化与“国际主义”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虽然有少数国外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持质疑与否定的态度,但是绝大多数共产党依然从历史、现实、认识、实践的角度,明确了结合具体国情推进...展开更多 苏东剧变以后,国外共产党就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本土化与“国际主义”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虽然有少数国外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持质疑与否定的态度,但是绝大多数共产党依然从历史、现实、认识、实践的角度,明确了结合具体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探索适合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并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发展的新图景,对推动世界社会主义振兴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国外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探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内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是准确把握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动向及前景的必然要求。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协商民主的“共同缔造”:出场逻辑、价值指向与根本遵循
作者:
许栩
期刊:
社会科学动态,2024年(03):42-49 ISSN:2096-5982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摘要:
“共同缔造”作为一种治理理念在基层实践中逐渐发展成熟,内涵日益丰富,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目标构想。“共同缔造”有着与我国协商民主一致的出场逻辑、价值指向与根本遵循。一方面,二者都扎根于我国的现实土壤,以自身独特的价值在实践中为自己开辟着前进道路;另一方面,“共同缔造”有着鲜明的协商民主底色,可以将其看作我国协商民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中的一个环节。协商民主的“共同缔造”进路,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以来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共襄伟业的历史逻辑的前后接续,也是我国政治协商与社会协商的上下贯通。通过民主协商进行共同建设的过程,也是共同建设协商民主的过程,探究“共同缔造”所具有的协商意涵具有重要意义。
语种:
中文
展开
多维度视角下社会组织政策的量化分析与优化研究
作者:
肖泽磊;王烨;罗来燕
期刊: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25(01):78-87 ISSN:2096-9864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王烨]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研究室,河北 石家庄 050000;[罗来燕; 肖泽磊]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社会组织;政策变迁;政策工具;政策文本
摘要:
透过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对社会组织政策变迁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有利于理顺社会组织的发展脉络与历史规律.基于此,本文从政策工具的研究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的465 份社会组织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和量化分析,并结合政策要素与时间序列对社会组织政策变迁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考察社会组织政策"反治理"现象,即规范性政策文种缺位、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失衡、专门性和配套性政策不完善,以及新旧政策并行等,并在此基础上从协调政策结构、优化政策工具、均衡政策布局、加强顶层设计与基层指导四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语种:
中文
展开
《数字市场法》:欧盟规制数字“守门人”的制度路径
作者:
陈菲;蒲文杰
期刊:
欧洲研究,2024年42(1):23-56 ISSN:1004-9789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陈菲; 蒲文杰]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数字市场法;"守门人";反垄断;数字经济;欧盟
摘要:
数字平台固有的反竞争本质赋予少数超级平台滥用市场权力的结构性优势,使其转化为企业用户和终端用户间的数字“守门人”。作为欧盟规制数字“守门人”的制度路径,《数字市场法》植根于欧洲特殊的法律和政治文化,呈现出横跨多层级的法律...展开更多 数字平台固有的反竞争本质赋予少数超级平台滥用市场权力的结构性优势,使其转化为企业用户和终端用户间的数字“守门人”。作为欧盟规制数字“守门人”的制度路径,《数字市场法》植根于欧洲特殊的法律和政治文化,呈现出横跨多层级的法律架构:从“守门人”的强制化义务清单,到欧委会的动态化监管逻辑,再到多主体的科学化协作机制。《数字市场法》的制度设计蕴含多重创新效能,标志着欧盟反垄断执法由“事后规制向事前监管”“标准导向向基于标准的理性规则导向”和“分散执法向集中执法”的三重模式嬗变。然而,其相关条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亦会削弱数字平台的创新能力,放慢执法进程,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和监管碎片化趋势,使《数字市场法》与欧盟制定该法的初衷背道而驰。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县域城乡融合背景下的要素双向流动:地方经验及创新路径——来自全国五类县城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
袁方成
期刊:
宁夏党校学报,2024年26(2):5-15 ISSN:1008-2921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袁方成]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要素流动;新型城镇化;县域
摘要:
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是实现县域城乡融合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本要求。基于全国五类县域典型个案的实践经验,当前推动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创新路径可以总结为:通过空间一体化治理推进城乡要素均衡流动,通过产业...展开更多 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是实现县域城乡融合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本要求。基于全国五类县域典型个案的实践经验,当前推动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创新路径可以总结为:通过空间一体化治理推进城乡要素均衡流动,通过产业融合化发展促进城乡要素持续流动,通过服务均等化供给保障城乡要素有序流动以及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在县域城乡加速融合的宏观背景下,立足于要素流动市场化配置、要素管理制度化引领、要素配置区域化均衡、要素收益均等化共享的总体目标,需从创新县域空间治理体系、健全县域城乡市场体系、完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体系转型、全面深化要素制度改革五方面着手推进,推动形成更为高效的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新格局。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
柯金山;陈广东
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4年23(1):101-108 ISSN:2095-6924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柯金山; 陈广东]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整体性治理;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农业强国;中国式现代化
摘要:
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审视,数字乡村是整体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的协同战略,而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是整体推动乡村数字化迈向更高技术品级和实现更优服务质量的内在诉求。结果表明: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契合中国式现...展开更多 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审视,数字乡村是整体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的协同战略,而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是整体推动乡村数字化迈向更高技术品级和实现更优服务质量的内在诉求。结果表明: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土特征与现实需求,蕴涵战略性、全局性、观念性、制度性的整体性治理逻辑,助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农业强国、增强主流价值认同、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整体性提供高效益产业、高素质人才、高品质生活、高段位收入与高能级载体的目标追求。据此,建议在价值形塑上恪守尊重农民主体的思想观念,在制度建设上健全实现协调共振的治理机制,在资源整合上培育促进长效发展的交互平台,在技术支撑上夯实维护安全运行的保障体系。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拓展的几个突出特点
作者:
王建国;杨海莺
期刊:
科学社会主义,2024年CSSCI(02):109-118 ISSN:1002-1493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武汉 430079);[杨海莺; 王建国]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新时代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发展变化,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拓展主要呈现出以下新特点:更加明确强国目标建设,突出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更加注重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突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秉持天下情怀,贡献回答“世界现代化之问”的中国方案。这些新特点是建立在党的十八大以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伟大成就基础之上的,显示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新成就和新经验。
语种:
中文
展开
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的逻辑
作者:
焦玉平
期刊:
区域国别学刊,2024年8(01):108-128+159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摘要:
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优先议程。特朗普政府时期即通过推进“印太”基础设施合作、启动“美洲增长倡议”和落实“繁荣非洲倡议”等举措,加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拜登政府执政以来延续、推进了这一对外政策。2021年和2022年,拜登政府先后在七国集团峰会上提出B3W倡议和PGII倡议,旨在进一步拓展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美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善用在私人资本、联盟体系以及先进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体现出了战略性、整体性和全局性。美国政府积极参与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竞争的根本动因是希望通过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来获取经济、政治以及制度利益,以维护其自由霸权秩序。在大国战略竞争时代,中美海外基建竞争的频度和强度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展望未来,尽管蓝图宏大,美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公共融资困境和联盟困境。
语种:
中文
展开
党建引领基层全周期治理机制创新——基于综合框架的分析
作者:
柳红霞;王晓聃
期刊: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AMI(03):46-54 ISSN:2095-7238
作者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3;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武汉 430079;[王晓聃] 华中师范大学;[柳红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关键词:
党建引领;全周期管理;基层治理;系统治理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机制创新是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形势的内在要求。从党的政治、组织、思想与制度引领出发,结合全周期治理理念,依循“功能要素—资源支撑—能力要求—制度保障”的逻辑脉络,从机制创新的体系化构造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把控两个视角,搭建党建引领基层全周期治理机制创新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将党建引领与基层全周期治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嵌入、组织、吸纳与整合优势,强化党组织在基层事务管理中的深度嵌入和高效整合,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全周期治理现实效能,以实现全流程、多维度的系统治理。
语种:
中文
展开
党建何以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基于“整合—回应—参与”的动态分析模型
作者:
项继权;王春艳
期刊:
湖湘论坛,2024年37(2):20-31 ISSN:1004-3160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项继权; 王春艳]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治理效能;整合—回应—参与
摘要:
将基层党组织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战略部署。基于“政党—国家—社会”视角,建构“整合—回应—参与”的分析框架,对H村党建引领促进基层治理蝶变案例进行分析,进而透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微观...展开更多 将基层党组织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战略部署。基于“政党—国家—社会”视角,建构“整合—回应—参与”的分析框架,对H村党建引领促进基层治理蝶变案例进行分析,进而透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微观机制与动态互动逻辑。研究发现,H村党委通过价值整合和组织整合实现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凝聚与政治关系再生产,从而型塑具有责任共识的有机体;党和政府通过话语回应和行动回应,及时高效地解决群众诉求,提升政治信任的黏合度;群众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使乡村治理的主体性得以彻底激活,形成具有长效且持续的集体行动源。最终,在党建引领下,政党、国家、社会的力量均得以调动和激活,共同促使基层治理效能的转变和提升。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问题研究
作者:
魏露
期刊:
秦智,2024年(01):84-86 ISSN:2097-0536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魏露]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的一体化建设成为一种趋势.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升"三全育人"质效等方面,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对法治教育不够重视、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待加强等现实问题,通过对前述现实问题予以针对性的分析与策略安排有利于真正发挥思政课的德育功能,以期实现高校育人的质量提升.
语种:
中文
展开
马克思与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
牟成文;万大钊
期刊: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42(03):49-58 ISSN:2096-7586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万大钊; 牟成文]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马克思;马克思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
摘要:
马克思虽从未来过中国,且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中国的 19 世纪 40-60 年代(当时因满清政府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国内忧外患),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就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恰恰相反,马克思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清晰的、具体的和整全的逻辑关联.此种逻辑关联主要展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马克思对西方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刻批判.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制度是西方式现代化产生的制度性前提,却在自身发展中逐渐成为西方式现代化的结构性障碍.在此语境下,西方式现代化通过战争、殖民和掠夺等方式向人类展现了一幅极度令人失望的讽刺画.其二,马克思为未来现代化确立基本指向.在马克思看来,未来现代化是对西方式现代化进行辩证否定并在此基础上所确立起来的一种崭新现代化模式,是人类在奔赴共产主义社会过程中所达致的阶段性发展状况的一种表征.就此而言,未来现代化必然是同西方式现代化既存在根本区别又存在一定联系的现代化.未来现代化是生产力既能得到极大发展又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现代化,是使"一切人"与"每个人"的独立性与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现代化,是使生产关系能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其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现代化理论指引下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艰辛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秘诀.这些理论逻辑与实践秘诀本身的存在,既表征着马克思现代化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与拓展所进行的科学指导,又表征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与拓展对马克思现代化理论所进行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内涵与价值
作者:
俞思念
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61(01):5-12 ISSN:1000-5919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独特文化形态。应当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总体上描述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真实面貌,在“两个结合”上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内涵和价值。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根源于***年来留存到今天的传统文化,是数千年中华文明长河的积累与创造。从现实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建立在当代中国的基本制度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依存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和表达,由当代中国基本制度所制约,同时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源于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是站在世界文明发展前头的不断焕发活力的文化形态。从当前文化建设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建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基础之上,是起着引领作用、先导作用的文化,是早已扫除弱势文化的余烬,敢于向着世界文明巅峰迈进的文化。从世界文化的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共存共荣的文化,既体现出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一起构成世界文化的宏大景象。
语种:
中文
展开
智慧社区时代城市基层治理转型:路径与趋势
作者:
张继涛;范子轩
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51(02):153-162+178 ISSN:1001-4799
作者机构:
湖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范子轩] 华中师范大学;[张继涛] 湖北大学
关键词:
智慧社区;社区治理;精细化治理;治理转型
摘要:
智慧社区是数字技术综合应用于基层治理全过程的结果,引发了社会治理结构与治理过程的双重转型.我国城市基层治理长期依托街居制,随着管理重心下移,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同时出现结构、功能失调现象.智慧社区的发展一方面重塑了多元治理主体的关系,促进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另一方面冲击了以街居制为基础的基层管理体制,驱动街道及社区居委会的结构重塑与功能再造.就城市基层治理过程而言,数字化治理技术的应用推动着由精细化向智慧化、由"人—人"常态互动向"人—机"常态互动、由碎片化治理向一体化治理迈进的基层治理转型.
语种:
中文
展开
从接点到融合:治理相对贫困与实现共同富裕——基于S市T区的经验观察
作者:
陈荣卓;刘海燕
期刊: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45(05):46-57+2 ISSN:1005-9245
作者机构:
[陈荣卓; 刘海燕]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摘要: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面向共同富裕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试点探寻和系列探索,展现了以治理驱动共同富裕的可行之法。但广大农村相对贫困地区面临的上下层级组织间张力不足、资源统筹和贯彻执行效力不足、个体驱动和参与建设动力不足等问题影响共同富裕进程。文本基于S市T区通过治贫致富的实践探索有效建构“政党组织—市场利益—社会合力”的三维结构,打通“接点驱动—融合治理—共同富裕”的运行机制,形成“以治理助力减贫,以治理驱动共富”的相对贫困地区发展经验,呈现三条关键启示:第一,结构性的“组织接点”融合是共富为民的前提条件,优化了市场经济环境;第二,要素性的“利益接点”融合是共富利民的内在机理,激活了灵活多样的项目建设;第三,功能性的“社会接点”融合是共富惠民的现实方向,为产业创新和城市转型贡献了社会力量。
语种:
中文
展开
坚持传承创新 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作者:
马恺阳;黄辉祥
期刊:
理论导报,2024年(2):56+61 ISSN:1007-365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乡村振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文化建设;内生动力;历史文化古城;文旅融合;传承创新;乡村文化产业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将其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乡村文化振兴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也是乡村振兴实现的重要维度。...展开更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将其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乡村文化振兴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也是乡村振兴实现的重要维度。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坚持传承创新,着力赓续中华文脉;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内生动力;要坚持以文化人,培育乡村文明风尚;要坚持文旅融合,繁荣乡村文化产业。历史文化古城河南叶县作为叶公故里.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欧洲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的意义
作者:
俞思念
期刊: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4年46(02):14-23 ISSN:1008-4479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摘要:
在世界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中,欧洲社会主义是与其他地域社会主义彼此关联、共存互鉴的一大主体。在认识当代世界这个问题上,欧洲社会主义具有重启近代文明的意义,其现时特点与历史纠结又为展望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提供了解释关键问题的钥匙。如果将欧洲社会主义作为理解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参照系,也许可以从中得到全新启示。
语种:
中文
展开
包容性治理: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社区治理机制
作者:
黄雪芹;唐鸣
期刊: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CSSCI(03):55-66 ISSN:1001-5140
作者机构:
[唐鸣; 黄雪芹]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乡村振兴;民族社区;包容性治理;治理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要:
历史变迁、文化赓续的发展过程中,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组织结构、群体结构、利益结构不断分化。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异质性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乡村社会公共事务中,乡村社区治理面临主体分散、利益多元化等实践困境。研究发现基于包容性治理的视角,以“主体—结构—利益”为主线,构建多元主体共治,横纵结构互动以及利益共容共享的集聚包容性的社区治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包容性治理共同体,成为完善民族社区治理、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出路。包容性治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实现民族地区包容性发展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治理途径。
语种:
中文
展开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作者:
闫昊;严郁洁
期刊:
领导科学论坛,2024年(02):55-58 ISSN:2095-5103
作者机构: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闫昊] 武汉工程大学;[严郁洁]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城市治理;城市建设
摘要:
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依靠谁""城市发展为了谁"的根本问题,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引.新时代建设好"人民城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出发点,从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塑造特色城市精神风貌,加强城市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城市治理手段等方面多措并举,从而开创"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不断提高"人民城市"建设水平.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