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术新著《中国古典诗歌的互文性研究》的文学批评学意义
作者:
刘涛
期刊:
北方文学(下旬) ,2020年(03):70-71 ISSN:0476-031X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涛]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互文性;中国古典诗歌;批评学意义
摘要:
作为20世纪西方文论重要的理论成果,互文性在文本的关联属性、构成特点、生成方式、阐释策略等方面提出了与以往文学研究不同的观点,是对传统文学观念的修正甚至革命.揭示并阐发中国古典诗歌的互文性,对于更深入地思考文学的"源与流""摹与创""异与同""变与常"等问题,具有积极的批评学意义.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钱钟书的隐喻观
作者:
刘涛
期刊:
中文论坛 ,2018年(01):101-11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钱钟书;隐喻;认知语言学;亚里士多德;理查兹;两柄与多边
摘要:
隐喻是钱钟书著述的核心论题之一。钱钟书对认知隐喻的论说与西方认知语言学有许多相合之处,但在时间上要明显早于后者。他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某些哲学概念和思想系统就建立在隐喻之上。隐喻既是文学语言的基本成分,也是说理文中一种重要的致知工具。钱钟书对隐喻内在机制的分析明显受到亚里士多德、理查兹以及中国传统典籍的影响。他将隐喻的“两柄”与“多边”结合在一起,并将各种复杂的情况分类论说,其中蕴涵了重要的学术创见。
语种:
中文
展开
可名非常名:论钱锺书的名实观
作者:
刘涛
期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9(2):109-115 ISSN:1007-4074
作者机构:
[刘涛]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钱锺书;名实关系;言意关系;语言哲学
摘要:
钱锺书在著述中曾重点讨论过中西语言哲学都共同关注的名实关系问题,由此形成了其独特的名实观。钱锺书既受到先秦"名实之争"的影响,也明显借鉴了西方的指称理论。他认为不能把"字"与"名"直接等同,字取有意,名求傅实,名之"指称"有别于名之"涵义"。他从历时的角度提出了"可名非常名"的论题,认为指无定名,名逐物而迁;名无定指,指因时而变。对名实关系的辨析是钱锺书阐发文学虚构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其文学批评中常用的方法。他认为文学语言虚而非伪,诚而不实,有涵义而无指称,因此不应当对其控名责实;分析具体文学现象时,应当辨清名称的真实涵义,不能轻心轻信,顾名忽实。
语种:
中文
展开
字源谬见、诗史之辨与一桩学术公案——论钱锺书对闻一多《歌与诗》的批评
作者:
刘涛
期刊:
文学评论 ,2018年(2):108-116 ISSN:0511-4683
作者机构:
[刘涛]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钱锺书;闻一多;字源谬见;诗史之辨;史诗问题
摘要:
钱锺书在《谈艺录》 “评近人言古诗即史”条中批评了闻一多的《歌与诗》,认为闻一多误用了字源学的方法,同时也质疑“诗即史”的论断.《歌与诗》中存在的问题与闻一多所持中国“理论上该有史诗”的先入之见有密切关系.澄清并阐发这桩学术公案,从学术史的角度来剖析他们的“诗史之辨”,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民国时代的“史诗问题”.鉴于《歌与诗》所用的字源学方法对当下的“诗言志”研究产生了负面的示范效应,故钱锺书对字源谬见的检讨又具有了现实的警示作用.
语种:
中文
展开
揭秘与去蔽:钱钟书视域中的神秘主义言说模式
作者:
刘涛
期刊: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34(2):134-139 ISSN:1000-260X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刘涛]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钱钟书;老子;神秘主义;语言批判;否定之否定
摘要:
T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Laotse's mysticism, QIAN Zhong-shu make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peech pattern of mysticism. After interpreting the first chapter of Laotse, QIAN puts forward the thesis that it is the non-speakable nature of Tao (道) that allows for various interpretation of Tao. On this basis, QIAN sharply criticizes the radical proposal of mysticism that saints should keep sagely silence, and believes the proposal contains insurmountabl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QIAN points out that mysticism, by using dialectical method such as Laotse's belief of "Tao is perpetual motion of contradiction", has its own way of expression: using words to invalidate words or validating what it means by saying less and even the opposite. QIAN's analysis of the speech pattern of mystic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s exposition of related literary issues.
语种:
中文
展开
指示意义之符与体示意义之迹——钱锺书论“《易》之象”与“《诗》之喻”的差异
作者:
刘涛
期刊:
华中学术 ,2016年8(01):20-27 ISSN:6522-4099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刘涛]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钱锺书;《易》之象;《诗》之喻;象似符;客观对应物
摘要:
钱锺书认为"《易》之象"与"《诗》之喻"貌同心异,不可一概而论.首先,二者性质不同:前者是指示意义之符(sign),象与意不即而可离,具有相对的任意性;后者是体示意义之迹(icon),象与意即而不离,不容替换更张.其次,二者作用有别:前者是传达意义的工具,得意可忘象;后者是抒情言志的"事物当对",须循象而得意.再次,二者地位不等:前者可存而过之,关键在于理解其言外象外之意;后者须持而守之,当以此言此象作为解读诗歌的出发点和归宿,故可用说 《诗》之法说 《易》,但不能用解 《易》之法解 《诗》.钱锺书自认为对此问题的论说发前人未发之覆,足以"开拓万世心胸".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钱钟书的神韵观——兼与曹顺庆先生商榷
作者:
刘涛
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69(5):13-20 ISSN:1671-881X
作者机构:
[刘涛]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关键词:
钱钟书;曹顺庆;《沧浪诗话》;神韵观
摘要:
曹顺庆先生认为,钱钟书多处征引《沧浪诗话》所谓“诗之有神韵者”一语,既弄错了“神韵”的时代和出处,也混淆了“神韵”的提法和它的理论渊源.事实上,钱钟书认为“神韵”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境界,“优游痛快,各有神韵”.按照钱钟书对“神韵”的理解,《沧浪诗话》已经阐明了“神韵”的核心内涵.这一论断直接关系到钱钟书对《沧浪诗话》学术价值的判定,也关系到钱钟书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总体评价.因此,对钱钟书而言,这是一个很难改动的“大判断”.
语种:
中文
展开
收视率之追求与电视新闻故事化
作者:
陈璐明;刘涛
期刊: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年(6):328 ISSN:1671-0703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湖北·武汉,430079;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刘涛] 广西大学;[陈璐明]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收视率;电视新闻;故事化
摘要:
在当代受众需求和收视率之争的驱动下,电视新闻故事化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本文对收视率与电视新闻故事化的联系、受众的心理需求进行探讨。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