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中国A级物流企业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
潘方杰;王宏志;宋明洁;王璐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年29(10):2186-2199 ISSN:1004-8227
作者机构: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宋明洁; 王宏志; 潘方杰; 王璐瑶]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A级物流企业;时空分异;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器;中国
摘要:
基于中国A级物流企业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以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7、 2012、2017年中国A级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A级物流企业发展阶段特征差异明显,不同等级发展存在不平衡,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发展格局。(2)A级物流企业分布格局总体呈现“南(略偏西)-北(略偏东)”的空间分布态势,且沿东部沿海逐渐向内陆地区扩散;A级物流企业经历了“二核多中心”-“三核多中心”-“三核多中心连片发展”的空间分异格局。(3)A级物流企业在省域单元的分布具有空间集聚特征,集聚程度先增大后降低;冷热点分布格局虽有变化,但仍然较为稳定,冷热点格局的梯度变化特征较为明显且逐渐增强。(4)影响中国A级物流企业空间分异格局的核心因素主要为市场规模、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地区经济实力等,且影响程度朝着均衡化方向发展;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对A级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均大于各因素单独作用的影响力。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GIS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空间识别研究———以湖北长阳县为例
作者:
潘方杰;王宏志;宋明洁;陈安;王璐瑶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54(4):658-669 ISSN:1000-1190
作者机构:
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25;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9;宜昌市环境保护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0;[陈安] 宜昌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敏感性;生态空间识别;生态安全;重点生态功能区
摘要:
生态空间科学合理识别是区域生态保护的基础.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案例区,借助于RS和GIS技术方法,因地制宜地选取指标进行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对生态空间识别进行研究,并简要提出了分区分级管控生态空间的思路,最后结合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空间土地利用冲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阳县生态空间总面积为3 032.2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66%,其中底线型、危机型和缓冲型生态空间面积分别为1 406.79 km~2、862.59 km~2和762.83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14%、25.22%和22.31%.2)在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中,约有17.11%的耕地和0.23%的建设用地等非生态用地位于生态空间内,既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切实维护区域生态安全难以起到积极作用,也不利于保持生态空间的稳定性.3)底线型生态空间原则上按照禁止开发区要求进行管理,危机型生态空间强制性管控,缓冲型生态空间限制性开发.该研究能够为现阶段生态保护红线划分与优化调整以及生态空间分类管控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期实现县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语种:
中文
展开
POI与NPP/VIIRS夜光数据空间耦合关系下的城市空间结构分析———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作者:
陈斌;徐尚昭;周阳阳;徐锋良;王宏志
期刊:
测绘通报 ,2020年2020(7):70-75 ISSN:0494-0911
作者机构:
核工业290研究所,广东 韶关512026;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79;[徐尚昭; 周阳阳; 徐锋良; 陈斌] 核工业二九○研究所;[王宏志]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夜光数据;城市空间结构;空间耦合关系
摘要:
城市兴趣点(POI)和夜光遥感影像能够直观反映城市社会经济等实体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典型城市代表———武汉市作为研究区,选用研究区2016年POI和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作为基础研究数据,采用GIS分析工具对POI数据进行了空间核密度分析;然后分别对POI核密度分析结果和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进行了空间网格化处理;最后采用双因素制图和栅格叠加分析方法对两类数据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武汉市POI数据和夜光遥感数据的空间耦合性整体较好,空间耦合相一致区域占比为82.15%;但POI数据和夜光遥感数据的空间耦合性在长江沿岸地区也存在部分差异,如硚口区、汉阳区夜光遥感数据和POI数据多以低—中的空间耦合模式为主,而青山区、武昌区和汉口区则多以中—低的空间耦合模式为主。武汉市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关联密切,通过对POI和夜光遥感数据的空间耦合关系探讨,能够对武汉市空间实体要素的空间结构特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结果可为沿江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一种崭新的视角。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汉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结构特征及时空演化
作者:
于海龙;王宏志;于长立
期刊:
生态科学 ,2020年39(6):83-92 ISSN:1008-8873
作者机构:
平顶山学院旅游与规划学院, 平顶山 467000;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9;[王宏志] 华中师范大学;[于海龙; 于长立] 平顶山学院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信息熵理论;生态系统服务结构;时空演变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结构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协调稳定及人类福祉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汉江流域1990— 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熵模型,探讨生态系统服务结构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1990年的3059.764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3466.84亿元,增加了407.076亿元;空间上表现为东南部及汉江干流周围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而东北部及中南部地区相对较低的分布特征。(2)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四大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空间异质性差异较大。供给-调节、调节-文化、支持-文化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了0.58。供给服务价值高的区域,支持和文化服务价值相对较低;调节服务受水域和湿地空间分布的影响较大。(3)199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熵平均值逐渐减小,由1990年的1.87下降到2010年的1.78,且空间上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显著负相关。虽然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大,但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趋于单一,其结构的复杂性及稳定性降低;这一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生态系统服务熵模型可以为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结构分析提供新思路和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维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语种:
中文
展开
Shrinkage and protection of inland lakes on the regional scale: A case study of Hubei Province, China
作者:
Yu, Hailong;Tu, Zhenfa
* ;Yu, Guangming
* ( 喻光明 ) ;Xu, Lili;Wang, Hongzhi;...
期刊: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20年20(1):1-14 ISSN:1436-3798
通讯作者:
Tu, Zhenfa;Yu, Guangming
( 喻光明 )
作者机构:
[Yu, Guangming; Yu, Hailong; Tu, Zhenfa; Xu, Lili; Wang, Hongzhi; Yang, Yi] Cent China Normal Univ, Coll Urban & Environm Sci, Wuhan 430079, Peoples R China.;[Yu, Guangming; Tu, Zhenfa; Xu, Lili; Wang, Hongzhi; Yang, Yi] Key Lab Geog Proc Anal & Simulat, Wuhan 430079, Peoples R China.
通讯机构:
[Tu, ZF; Yu, GM] C;[Tu, ZF; Yu, GM] K;Cent China Normal Univ, Coll Urban & Environm Sci, Wuhan 430079, Peoples R China.;Key Lab Geog Proc Anal & Simulat, Wuhan 430079, Peoples R China.
关键词:
Inland lakes;Lake shrinkage;Dynamic change rate;Landscape shape index;Centroid offset model;Lake protection
摘要:
The changes of lakes directly aff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y. Affected by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most of the inland lakes globally have suffered from the area shrinkage and wetland degradation.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lakes have become a hot public issue. In this study, a lake spatial database of Hubei Province (China) is built to analyze the temporal-spatial dynamic change of lakes in Hubei Province from 1974 to 2014, with the analysis models of lake dynamic change rate (LDCR), lake landscape shape index (LLSI), and lake centroid shift rate (LCSR).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Lakes in Hubei Province showed a shrinking and fragmenting trend from 1975 to 2014. The total area of lakes decreased by 23.08%, and the number of lake increased by 68.03%. (2) The value of LLSI first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after 1995, meaning that the lake disturbance degree of human activities de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increased. (3) The lake centroids of Hubei Province were in the Jianghan Plain and shifted to the northwest by 33.67 km from 1975 to 2014, due to the lake shrinkage was more serious in the southeastern than in the northwest. The situation of inland lakes' shrinkage and degeneration is still very severe. The 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lak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curb the lake shrinkage and degradation,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kes.
语种:
英文
展开
江汉平原湖域拆围监测及其生态环境效益估算研究——以洪湖为例
作者:
于海龙;王宏志;王海芳;梁雨萱;黎欣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年29(12):2760-2769 ISSN:1004-8227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王海芳] 湖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王宏志; 梁雨萱; 于海龙; 黎欣然]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江汉平原;湖泊;网箱养殖;拆围行动;生态环境效益
摘要:
围网及网箱养殖是江汉平原湖泊水体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湖北省湖库拆围大行动实施之后,湖泊围网拆除的成效及其生态环境效益值得关注和探讨。故以湖北省第一大湖洪湖为为例,首先基于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n)、纹理分析等方法实现对湖泊拆围效果的快速监测;在提取拆围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洪湖水产养殖类型分担率及产排污系数法,对拆围的环境效益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洪湖拆围行动使湖内围网全部被拆除,共拆除湖内围网养殖区面积117.81 km2,自然水面面积增加110.49 km2;洪湖沿岸景观得到了明显改观,其中西部和北部地区拆围效果最为显著,而洪湖南部和北部的湖泊沿岸还存在部分待清理的非水体异质物。(2)洪湖拆围行动使排放到湖泊水体中的污染物减少1 265 284.38 kg,其中植物营养物总氮和总磷的浓度分别减少0.848、0.185 mg/L,这两项指标将由拆围前的Ⅲ类水质提升为Ⅱ类水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得到较大改善;研究可为区域湖泊管理及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快速监测技术支持和应用参考。
语种:
中文
展开
Understanding the River-Lake Relationship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GR based on SWAT Model
作者:
Wang, Hongzhi* ;Zhong, Hongping;Lu, Jianzhong;Yan, Qingqing;Li, Shuo;...
期刊: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2020年104(sp1):593-600 ISSN:0749-0208
通讯作者:
Wang, Hongzhi
作者机构:
[Zhong, Hongping; Li, Shuo; Zhou, Yong; Wang, Hongzhi; Yan, Qingqing] Cent China Normal Univ, Fac Urban & Environm Sci, Wuhan 430079, Peoples R China.;[Zhong, Hongping] Dongguan Expt High Sch, Off Geog Teaching Grp, Guangzhou 523007, Peoples R China.;[Lu, Jianzhong] Wuhan Univ, State Key Lab Informat Engn Surveying Mapping & R, Wuhan 430079, Peoples R China.
通讯机构:
[Wang, Hongzhi] C;Cent China Normal Univ, Fac Urban & Environm Sci, Wuhan 430079, Peoples R China.
关键词:
Yangtze River;China;Poyang Lake;river-lake relationship;TGR;SWAT
摘要: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how the operation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GR) has impacted upon the hydr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Poyang Lake. A SWAT model was built to simulate the runoff of the River and the Lake, and the energy difference (Fe) index was selected to characterize the river-lake relationship. The results show: (1) The SWAT model was verified suitable to simulate the runoff of the study area. (2) The monthly trend of River-lake relationship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he TGR from 2010 to 2018 was studied. The successive monthly strong effect of the River (Fe<-0.1) appeared in August and September of 2010, 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period of severe flood of the Lake basin. The successive monthly strong effect of the Lake (Fe>0.1) appeared in November and December of 2013, 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period of severe draught of the Lake basin. (3) The yearly trend showed the constant increase of the role of the Lake and the constant decrease of effect of the Yangtze River main stream. (4) Under the operation of the TGR, the Yangtze River plays a stronger role during the drainage and flooding periods, leading to the increase of the flood control pressure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the effect of the Poyang Lake is enhanced during the water storage and dry period, leading to the increase of the risk of drought disasters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The study systematically reveals the change pattern of the river-lake relationship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he TGR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 Coast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2020.
语种:
英文
展开
武汉市主城区用地结构遥感监测及动态变化
作者:
陈斌;王宏志;徐新良;陈德超;武新梅;...
期刊: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年21(2):293-303 ISSN:1560-8999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徐新良]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陈斌; 王宏志; 付阳阳]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用地结构;时空演变;遥感监测;不透水层;制图
摘要:
城市内部用地结构及其时空演变特征不仅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预示城市未来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城市人居环境的适宜性,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内部用地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基于武汉市1990、2000、2010和2018年4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算法对武汉市主城区内部用地结构进行了长时间序列遥感监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用地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990-2018年武汉市主城区用地结构类型以不透水层、植被和水体为主,用地结构演变模式主要表现为植被和水体向不透水层的转化。主城区内部不透水层面积由1990年的329.73 km~2增加至2018年466.69 km~2,增加了136.96 km~2;植被和水体面积则由1990年的332.74 km~2、 318.26 km~2减少到2018年的320.46 km~2、196.39 km~2,分别减少了12.28 km~2、121.87 km~2;裸土地面积较小,整体变化不如前3种用地类型显著。本研究可为城市功能用地制图、城市用地效率分析以及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语种:
中文
展开
鄂西南山地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的梯度效应研究
作者:
陈斌;王宏志;李仁东
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41(02):109-117 ISSN:1000-2375
作者机构: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077;[李仁东]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陈斌; 王宏志]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地形因子;地学信息图谱;鄂西南地区
摘要:
为探究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时空格局间的关系, 基于湖北省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4期矢量数据 (2000, 2005, 2010和2015年) 及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DEM数据, 借助地学信息图谱方法, 从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坡向和地形位指数等地形因子视角, 探讨了鄂西南地区2000—2015年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在不同地形因子梯度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鄂西南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 三者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95%以上. 15年间, 建设用地、水域分别由2000年的394. 81 km2、585. 84 km2增加到2015年的751. 33 km2、761. 56 km2, 分别增加了356. 52 km2、175. 72 km2;而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分别减少314. 60 km2, 157. 69 km2, 60. 17 km2, 0. 22 km2; 2) 鄂西南山区不同地形梯度区间用地类型分布规律差异明显.低地形梯度范围是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的优势分布区, 中高和高地形梯度范围则是草地和林地优势分布区;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小且呈零散分布, 受地形梯度变化影响较小; 3) 研究区3个五年段土地利用变化图谱以稳定型为主, 该类型面积为41 562. 54 km2, 稳定型图谱主要涉及地类为耕地、林地和草地, 贯穿每个地形梯度区.低地形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谱主要是前期型、后期变化型和持续变化型;中低和中高地形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谱主要是稳定型和中期变化型;而高地形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则主要是稳定型、中期变化型和前期变化型.
语种:
中文
展开
平原湖区钉螺分异规律及孳生环境特征研究———以湖北公安县为例
作者:
潘方杰;王宏志;王璐瑶;李仁东;邱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年28(8):1965-1976 ISSN:1004-8227
作者机构:
[潘方杰; 王宏志; 王璐瑶]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李仁东; 邱娟]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钉螺;血吸虫病;环境特征;空间异质性;地理探测器;湖北公安县
摘要:
以血吸虫病典型流行区湖北省公安县为研究区,以行政村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和分组分析方法探究公安县钉螺空间分异规律,进而运用逐步回归、地理加权回归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公安县钉螺分布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如下: ( 1)公安县钉螺密度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特性,形成2个较大的热点集聚区;综合考虑公安县钉螺密度水平和空间连接性,将公安县划分为高、中、低3个钉螺密度区。( 2)人口密度、水网密度、水田比例、春季NDVI和秋季NDVI是公安县村级尺度钉螺密度主要影响因素,其影响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 3)从整个研究区来看,两因子交互作用均产生非线性增强( NE),即两因子交互作用于钉螺密度时要比单因子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从钉螺密度类型分区来看,高、中钉螺密度区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类型有双因子增强型( BE)和非线性增强型( NE);而低钉螺密度区各因子交互作用均产生非线性增强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江汉平原乃至全省钉螺及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语种:
中文
展开
城乡景观复杂度视角下的城乡交错带界限确定——以武汉市为例
作者:
黄琦;王宏志;顾江;曾菊新
期刊:
经济地理 ,2019年39(10):71-77 ISSN:1000-8462
作者机构:
[黄琦; 王宏志; 顾江; 曾菊新]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城乡交错带;景观复杂度;空间界限;乡村振兴;城乡融合
摘要:
以城乡景观复杂度为视角,构建包含土地利用现状、权属、产业、土地规划在内的城乡属性要素体系,运用景观复杂度指数,基于G-统计量确定城乡地域范围内城乡景观复杂度高值集聚区为城乡交错带空间界限,对武汉市城乡交错带界限予以空间呈现。研究发现:①城乡景观复杂度在城乡地域之间呈现"M"型分布,城乡交错带景观复杂度最高;②G-统计量确定城乡景观复杂度高值集聚区为城乡交错带空间界限可信度较高;③城乡交错带是包含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内的城乡属性要素集合体;④应发挥城乡交错带空间功能促进城乡融合。
语种:
中文
展开
深度学习GoogleNet模型支持下的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自动分类
作者:
陈斌;王宏志;徐新良;王首泰;张亚庆
期刊:
测绘通报 ,2019年2019(6):29-33,40 ISSN:0494-0911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79;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张亚庆; 徐新良]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首泰; 陈斌; 王宏志]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空间分辨率;深度学习;遥感分类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遥感分类方法,它能有效解决中分辨率影像在分类过程中出现的像元混分问题。研究选用2016年5月12日武汉市Landsat 7 ETM+遥感影像,基于GoogleNet模型中的Inceplion V3网络结构,借助迁移学习方法,构建出遥感分类模型,实现了对武汉市主城区4类典型地物(不透水层、植被、水体和其他用地)的自动分类提取,并将分类结果与传统最大似然分类(ML)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遥感影像总体分类精度高达88.33%,Kappa系数为0.834 2,明显优于传统ML方法总体分类精度83%和Kappa系数0.755 0,而且有效抑制了地物在分类过程中出现的像元混分现象。
语种:
中文
展开
SOIL ORGANIC MATTER VARIATION OF TOPSOIL UNDER INTENSIVE TILLAGE: THE CASE OF SANHU FARM, HUBEI PROVINCE, CHINA
作者:
Wang, L. Y.;Wang, H. Z.;Pan, F. J.;Zhou, Y.;Ha, J.;...
期刊:
Applied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9年17(5):10743-10757 ISSN:1589-1623
通讯作者:
Wang, HZ;Zhou, Y
作者机构:
[Wang, HZ; Zhou, Y.; Wang, H. Z.; Wang, L. Y.; Pan, F. J.] Cent China Normal Univ, Fac Urban & Environm Sci, Key Lab Geog Proc Anal & Simulat Hubei Prov, Wuhan 430079, Hubei, Peoples R China.;[Wang, HZ; Zhou, Y.; Wang, H. Z.] Cent China Normal Univ, Ctr Land Sci Res, Wuhan 430079, Hubei, Peoples R China.;[Ha, J.] Kean Univ, Sch Environm & Sustainabil Sci, Union, NJ 07083 USA.;[Li, R. D.] Chinese Acad Sci, Inst Geodesy & Geophys, Wuhan 430077, Hubei, Peoples R China.
通讯机构:
[Wang, HZ; Zhou, Y] C;Cent China Normal Univ, Fac Urban & Environm Sci, Key Lab Geog Proc Anal & Simulat Hubei Prov, Wuhan 430079, Hubei, Peoples R China.;Cent China Normal Univ, Ctr Land Sci Res, Wuhan 430079, Hubei, Peoples R China.
关键词:
land reclamation from lakes;SOM change pattern;land exploitation history;the kriging interpolation;spatial autocorrelation;crop systems
摘要: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oth to condition soil properties and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SOM change pattern after intensive tillage is still not well revealed. Taking Sanhu Farm, Jiangling County, Hubei Province, China as a case area, based on topsoil survey samples of 1990, 1994 and 2000 respective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temporal change of SOM content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SOM content successive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and exploitation history; (2) topsoil SOM value of the three survey years showed a similar spatial pattern whereby the highest SOM value was distributed in the center, and SOM value decreased incrementally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increased, which showed the SOM valu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altitude of study area; (3) there was an overall tendency for the maximum or minimum value of SOM to approach to the average value over time; (4) SOM concentration changes were influenced by crop systems changes related to the price of crops and related policies. The study depicts SOM variability after the reclamation from virgin land to arable land at a landscape scale,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research reveal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controlling elements of SOM change.
语种:
英文
展开
不同等级土壤遥感分类的尺度匹配性探讨
作者:
陈斌;王宏志;李仁东
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40(4):429-436 ISSN:1000-2375
作者机构: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李仁东]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陈斌; 王宏志]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土壤遥感分类;归一化植被指数;分类精度;尺度匹配性
摘要:
采用Landsat5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湖北省江汉平原之潜江市为试验区,探讨同一遥感信息源下对不同等级的土壤分类的尺度匹配性.以Landsat5 TM遥感影像和两个级别的土壤类型图(土壤亚类及土属)为基础数据,集成主成分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等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多种影像特征建立土壤分类特征数据集;采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方法对潜江市不同级别的土壤分别进行遥感分类;并利用混淆矩阵方法对分类结果分别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土属的总体分类精度较高,达到92. 79% ,Kappa系数为0. 919 5;土壤亚类相对较低,总体分类精度只有84. 71% ,Kappa系数为0. 820 1.可见土壤遥感分类具有显著的尺度适宜性特征,在两个级别的土壤分类实验中,Landsat5 TM更适宜土壤的最基层的土属类型划分.在土壤遥感分类时,应首先探讨土壤类型等级与遥感影像的尺度匹配性.
语种:
中文
展开
宅基地退出外部环境地域差异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东西湖区84个样点的分析
作者:
黄琦;王宏志;徐新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2018年37(3):407-417 ISSN:1007-6301
作者机构:
[黄琦]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王宏志]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徐新良]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外部环境;地域差异;实证分析;东西湖区
摘要:
现阶段中国宅基地“乱象”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学者们围绕宅基地退出问题从各个视角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宅基地退出外部环境作为外生约束条件,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收益性空间界限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宅基地退出外部环境收益空间界限模型;并以2015年武汉市东西湖区84个宅基地样点为对象,从微观尺度单元视角对城乡宅基地退出外部环境综合收益地域差异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城乡结合区农户宅基地退出外部环境综合收益为正(B>0),宅基地退出外部环境较好,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较高;而城市中心区和偏远农村地区宅地基退出外部环境综合收益为负(B<0),宅基地退出外部环境较差,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不高.研究结论可为政府在宅基地退出管理中“因地施策”,构建“城乡互助”宅基地退出机制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语种:
中文
展开
2007年~2016年湖北省归一化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
钟红平;王宏志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52(4):582-588 ISSN:1000-1190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钟红平; 王宏志]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湖北省;降水量;土地利用类型;海拔
摘要:
利用1 km空间分辨率的MODIS数据,对2007年~2016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以及NDVI与气象因子、土地利用类型、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近10a湖北省植被覆盖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省年平均NDVI波动上升,从各季节变化线性拟合结果来看,冬季上升程度最大;NDVI月变化呈单峰型,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为0.758,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为0.383;在空间分布上,湖北省西部地区NDVI较大于东部地区,十堰、恩施和神农架林区植被覆盖度高,武汉和鄂州植被覆盖度低;降水量、海拔高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与NDVI均有较显著的相关性,植被生长对降水的响应具有滞后性;高海拔山地地形区林地大面积分布,是NDVI高值区,低山丘陵和平原上的城镇用地扩张和农业种植活动是NDVI较低的主要原因.
语种:
中文
展开
微地貌制约下江汉平原土地利用分异特征及变化方向
作者:
潘方杰;王宏志;李仁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年37(1):138-142,164 ISSN:1003-2363
作者机构:
[潘方杰; 王宏志] 华中师范大学;[潘方杰; 王宏志]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李仁东]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微地貌单元;土地利用;连片度;分维数;江汉平原
摘要:
江汉平原大平小不平,具有平原湖区、平缓岗地区和起伏丘陵区3种微地貌单元。以江汉平原为研究区,研究分析微地貌格局下土地利用的特征。将江汉平原土地利用图层(1990,2010年)与微地貌单元图进行叠置,提取不同地貌单元下两期土地利用类型图斑的周长、面积等信息;分析验证了江汉平原微地貌单元下各土地利用类型存在分形关系,采用分维数等指标定量分析了不同微地貌单元下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和变化方向。结果表明:(1)各微地貌单元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差异明显,平原湖区和起伏丘陵区耕地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平缓岗地区林地占绝对主导地位。(2)各土地利用类型斑块的连片性在不同微地貌单元呈现出很大差异。1990-2010年平原湖区耕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连片性均很好,而起伏丘陵区仅有林地和草地表现出最好的连片性。(3)1990-2010年平原湖区各地类分维数呈下降趋势,稳定性增加;各微地貌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值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及人类干扰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语种:
中文
展开
江汉平原不同土壤类型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
潘方杰;王宏志;李仁东;王璐瑶
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40(2):162-171 ISSN:1000-237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李仁东]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宏志; 潘方杰; 王璐瑶]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特征;江汉平原
摘要:
以江汉平原为研究区,计算平均斑块面积、形状指数、分离度指数等表征斑块形态特征的指标,定量分析土壤类型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关系和变化特征.结论如下:1)江汉平原主要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潮土两种耕作性土壤,二者连片性最好,聚集程度最高,斑块空间结构差异较小;地带性土壤红壤的连片性和聚集程度优于黄棕壤,其斑块形状和斑块镶嵌结构的复杂程度也较黄棕壤高.2)不同地类对土壤类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选择性,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土壤类型分别为黄棕壤和草甸土,其余各地类景观主要分布土壤类型均为水稻土和潮土;1990—2010年各地类在不同土壤类型上所占比重发生变化,变化程度差异明显,但整体分异规律不变.3)各土壤类型区地类空间结构特征相异,分离度指数变化较大,其整体分布及变化趋势与平均斑块面积一致;1990—2010年各地类斑块形态和斑块空间镶嵌结构复杂程度均不同程度增加,表明其受人类活动影响加剧,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研究有利于深入对各地类空间结构变化过程中受自然因素影响程度差异的认识,以期为土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语种:
中文
展开
湖北省地理标志产品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年39(5):865-874 ISSN:1000-0275
作者机构:
[谢双玉; 韩磊; 王宏志]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9
关键词:
地理标志产品;空间分布;热点区域;区域差异;影响因素
摘要:
自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地理标志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利用对于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法、最邻近指数等空间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北省不同部门、不同类型地理标志产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地市州(林区)地理标志数量的分布较均匀,但不同部门、不同类型地理标志的表现有所不同,质检地理标志以及中药材、水果与坚果、茶产品、禽畜制成品、水产品类地理标志的分布相对集中;不同类型工商地理标志点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模式:茶产品、豆制品与加工食品类地理标志点分散分布,具有双热点区域;蔬菜与菌类、水产品、畜禽制成品类地理标志点集聚分布,具有单热点区域;水果与坚果、中药材和粮食作物类地理标志点也呈集聚分布,但具有多个热点区域;区域的常住人口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该区域地理标志数量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地形、水文和生物多样性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和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控制着不同类型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湖北省各类地理标志产品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相当有限。因此,湖北省应加强地理标志的利用,发挥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帮助农民创收增收,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地有意识、有计划地培育地理标志。
语种:
中文
展开
湖北省湖库洪水调蓄能力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作者:
潘方杰;王宏志;王璐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年27(8):1891-1900 ISSN:1004-8227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潘方杰; 王宏志; 王璐瑶]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关键词:
湖泊;水库;洪水调蓄功能;空间分异;湖北省
摘要:
湖泊是抵御湖区水系洪水灾害的天然屏障,而水库是现代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共同肩负着防洪减灾的重任。为探明湖北省湖库洪水调蓄能力,选取湖泊可调蓄水量、水库防洪库容作为评估指标,通过构建湖库洪水调蓄能力评估模型,分析全省湖库洪水调蓄能力及空间分异特征。结论如下: (1)湖北省湖泊、水库综合洪水调蓄量为416.02 × 10~8 m~3,其中湖泊可调蓄水量为79.69 × 10~8 m~3,水库防洪库容为336.33×10~8m~3,分别占湖库洪水调蓄功能总量的19.16%和80.84%; (2)湖泊可调蓄水量较大的地区包括武汉、荆州、鄂州、黄石等地市以及鄂东丘陵、江汉平原,而单位面积湖泊调蓄洪水能力较强的地区为鄂州、黄石、咸宁、黄冈,其值分别为405.99×10~4、400.31×10~4、392.32×10~4和391.22×10~4m~3 /km~2; (3)水库防洪库容较大的地区主要为鄂西山地的宜昌和十堰,分别为119.18×10~8m~3和103.03×10~8m~3,占全省防洪库容总量的66.06%,而鄂州、天门和神农架水库防洪库容极小,不足全省水库总防洪库容的1%; (4)湖库综合调蓄能力空间分布特征与水库洪水调蓄能力空间分布相一致;从湖泊、水库洪水调蓄能力的构成来看,以湖泊防洪为主和以水库防洪为主的地市不相上下,水库在湖北省防洪体系中占绝对主体地位,同时湖泊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针对湖泊萎缩、水库险病等突出问题,可以通过退田还湖、除险加固等工作提高湖库综合调洪能力。本研究可为湖北省湖库防洪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