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览会通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作者:
马敏
期刊:
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02):33-35 ISSN:2096-1979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摘要:
<正>20世纪90年代初,在从事近代商会研究的同时,我们开始切入与近代商会密切相关的博览会史研究。最近六七年,我们又集中时间和精力,撰写了一部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终成果的《中国近现代博览会通史》。这里,主要从可能的取径、该书的架构,以及如何将博览会史研究引向深入并使通史体现“通”的特点等方面,略作论述。
语种:
中文
展开
建构中国自主的辛亥革命史知识体系的启示
作者:
马敏
期刊:
历史研究 ,2024年(3):19-30 ISSN:0459-1909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马敏]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典型范例;学科体系;若干启示;历史学;自主;建构
摘要:
当前,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业已成为史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我们围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进行一系列深入的思考,尤其要结合中国史学的长期实践,总结既有经验,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展开更多 当前,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业已成为史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我们围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进行一系列深入的思考,尤其要结合中国史学的长期实践,总结既有经验,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而不只是反复重申其意义。为此,我认为,辛亥革命史研究及其自主知识体系形成过程,是一个可资借鉴的典型范例,可以为我们建构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提供若干启示。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植物、商业与时局:民族危机视野下除虫菊的引种与推广(1887—1949)
作者:
饶泰勇
期刊:
史学月刊 ,2024年CSSCIAMI(05):65-78 ISSN:0583-0214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摘要:
除虫菊是近代日本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甲午战败后,中国在“以日为师”的背景下认识并零星引种了作为日本新兴农业经济产物的除虫菊。五四运动爆发后,国内商人借助抵制日货的时机,将除虫菊鼓吹成可“杜塞漏卮”的“厚利”农业经济作物,提倡国人种植,以取代日货,开启了除虫菊商业种植的浪潮。“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为从经济上抵抗日本,赋予了除虫菊“经济抗日”的使命和意义,大力提倡种植,获得各方的广泛响应,国内除虫菊的种植规模日盛。然而,抗战的全面爆发,不仅使除虫菊种植业和相关制造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而且使得其“经济抗日”的使命失去了实际意义,从此一蹶不振。除虫菊原本只是颇具杀虫效力的菊科植物,但其引种与推广历程却是近代民族危机下中国从经济上反抗日本侵略的期许与努力在植物上的展现与缩影。
语种:
中文
展开
“新异之政治现象”:清季军机大臣副署制度与权力博弈
作者:
章博
期刊:
史学月刊 ,2024年CSSCIAMI(4):45-58 ISSN:0583-0214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湖北,武汉,430070;[章博]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清季;副署制度;军机大臣;资政院
摘要:
军机大臣副署制度于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正式实施,关于副署的目的与含义,清廷无明确说明。这为副署责任问题留下了很大的解释空间。资政院开院后,因国会召开时间、咨议机构权限等问题,与军机大臣展开了一系列角逐。虽然双方博弈的本质是...展开更多 军机大臣副署制度于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正式实施,关于副署的目的与含义,清廷无明确说明。这为副署责任问题留下了很大的解释空间。资政院开院后,因国会召开时间、咨议机构权限等问题,与军机大臣展开了一系列角逐。虽然双方博弈的本质是争夺权力,但从法理角度考虑,他们不得不借力于制度,副署责任因此成为他们辩驳的主要依据。资政院认为副署是效仿“西法”,并依此质疑军机大臣“侵权”“失职”;军机处则坚持副署是恢复“旧制”,因此斥责资政院“擅议”。双方的博弈无疑恶化了清季政局,但客观上亦推进了制度建设的进程。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日关于厦门达观园建寺的交涉(1934-1937)
作者:
付海晏#Fu Haiyan
期刊:
近代史研究 ,2024年(1):98-111 ISSN:1001-6708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付海晏#Fu Haiyan]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厦门;神田惠云;东本愿寺;达观园
摘要:
1934年11月,东本愿寺僧人神田惠云准备在厦门名胜白鹿洞山下达观园建立寺院并申请减免契税,由此引发长达三年之久的交涉.达观园建寺交涉是厦门近代以来饱受日本宗教侵略历史的缩影,它不是单纯的东本愿寺建造新寺,而是牵涉日本对厦门的宗教侵略及国土沦丧问题,因此毫不意外地遭到厦门民众的强烈反对以及官方的抵制.厦门社会舆论指出了建寺中的宗教侵略与"籍民"利用永租权侵占国土两大问题.厦门市政府、福建省政府发现达观园永租权以及园内坟地产权存在瑕疵,外交部也以日僧传教无论是否在通商口岸皆向所不准,要求严厉拒绝,但是在日本外交干预下,中方放弃原有立场,转而同意设寺、可向在华日人传教.由于达观园内坟地产权纠纷以及土地契据未能通过核验等因素,直到1938年5月厦门沦陷,日僧并未获得达观园的永租权,也未能如愿在此建成东本愿寺.东本愿寺建寺交涉,牵涉政治与外交、宗教与"籍民"以及社会舆论等多重复杂面相,是长期以来日本对厦门侵略以及渗透的结果.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社科期刊繁荣发展的十大对策
作者:
付海晏;袁艺嘉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39(2):185-200 ISSN:1000-0062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武汉430079);[付海晏; 袁艺嘉]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学术生态;学术评价;审稿制度
摘要:
在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工作形势任务和学术发展的实际情况下,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务也更加繁重。人文社科期刊作为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传播学术成果与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责任。面对新形势与新要...展开更多 在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工作形势任务和学术发展的实际情况下,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务也更加繁重。人文社科期刊作为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传播学术成果与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责任。面对新形势与新要求,社科期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情况。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可从出版能力、融合发展、人才队伍、传播渠道、学术环境等五个方面调整期刊发展策略,通过聚焦实际,服务大局;调整定位,特色办刊;创新思路,学科融合;数字出版,聚合发展;编研结合,以编为主;学术引路,扶持***;渠道扩展,扩大传播;规范审稿,公平发表;健全评价,健康引导;学术共建,优势互补等十大举措,助推学术繁荣发展,期刊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强大学术引领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期刊。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清代文官的组织人口学研究(1830—1911)
作者:
康文林;高帅奇
期刊:
社会科学研究 ,2024年CSSCIAMI(1):157-169 ISSN:1000-4769
作者机构:
[康文林]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香港999077;[康文林]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9;[高帅奇]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文官;组织人口学;《缙绅录》;CGED-Q JSL数据库
摘要:
中国历史官员量化数据库——(清)缙绅录(CGED-Q JSL)中文官的纵向关联记录揭示了19世纪清代文官整体的职业动态。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清代官僚系统的总体情况就像一个当代的大型组织,文官离职率在任职的第一年内很高,然...展开更多 中国历史官员量化数据库——(清)缙绅录(CGED-Q JSL)中文官的纵向关联记录揭示了19世纪清代文官整体的职业动态。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清代官僚系统的总体情况就像一个当代的大型组织,文官离职率在任职的第一年内很高,然后下降,之后趋于稳定。19世纪下半叶,官员的离职率整体下降,但于清末十年中上升。官员离职率下降导致拥有功名的候缺待补官员群体谋求仕途和进一步晋升的机会不断减少。同时,异途官员的人数不断增加,加剧了官场竞争。不同类别、品级官员的职业动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尤其是高品级官员的离职率对清代后期的官场平衡具有深刻影响。清代文官的职业动态一方面揭示了清代文官组织人口学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也为解释清代特定官员群体或特定时期的官员个案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清代文官的组织人口学研究
作者:
康文林;高帅奇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4):73-74
作者机构: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关键词:
人口学研究;财政供养;官僚机构;人口学视角;复杂性;文官;清代;20世纪
摘要:
对清朝官僚机构进行组织人口学视角的研究十分重要。一方面,在20世纪之前,就国家财政供养的正式官员数量而言,清代文官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军事组织之一;另一方面,就文官组织的复杂性而言。 对清朝官僚机构进行组织人口学视角的研究十分重要。一方面,在20世纪之前,就国家财政供养的正式官员数量而言,清代文官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军事组织之一;另一方面,就文官组织的复杂性而言。
语种:
中文
展开
晚清法律改革中“同姓为婚”问题的修订与争论
作者:
熊敏
期刊:
北京档案 ,2024年(07):64-68 ISSN:1002-1051
作者机构:
[熊敏]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关键词:
同姓不婚;同宗不婚;法律;婚姻
摘要:
同姓男女禁止结婚是中国传统婚姻禁忌,自唐朝开始,历代皆有法律明文规定,即至明清,同姓不婚律文在社会运行中已成具文。晚清法律改革中,同姓不婚被修订为同宗不婚,此次修订结果虽没有跳脱出伦理的框架,却是同姓不婚本义的回归,更是对现实需求的准确回应。“同姓为婚”问题的修订与论争,不仅展现晚清法律改革面临的复杂形势,更呈现出传统法律深厚的文化内涵。
语种:
中文
展开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行者”绰号与革命形象
作者:
彭剑
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2024年CSSCIAMI(03):107-117+285 ISSN:1000-114X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武汉 430079;[彭剑]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孙中山;汪康年;梁启超;孙行者;《新西游》;革命形象
摘要:
在香港求学期间,孙中山就有过被呼为“孙行者”、“孙悟空”的经历。1896年伦敦被难之后,“行者”绰号更是不胫而走,维新派常以此指代孙中山。20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期间,曾经发表短篇小说《新西游》,借用孙行者“有志竟成”占领了天宫,暗示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必将取得胜利。小说中的很多关键情节,与报刊上报道的孙中山行踪颇多吻合,显示了革命派宣传的多样性。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的相关报刊曾致力于打造孙中山革命党魁形象,《新西游》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
语种:
中文
展开
救灾与外交——20世纪20年代北京政府海关附加赈捐政策的发展演变
作者:
陈甘霖
期刊:
历史教学:上半月 ,2024年CSSCI(02):20-31 ISSN:0457-6241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陈甘霖]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北京政府;灾荒;海关赈捐;外交团;外商群体
摘要:
20世纪20年代初华北爆发严重旱灾,为筹集救济金,中国政府向北京外交团提出加征海关赈捐以抵押借款的方案.各国驻华使节意见虽有分歧,然综合考量商业利益、对华关系及人道因素,在提出诸多附带条件的情况下表示同意,此后,这一模式也应用于南方各省的救灾活动.在具体实施方面,由于中外双方在赈捐监管、分配、加征对象及时限等问题上多有龃龉,再加上外商群体的抵制态度,赈捐加征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列强在经济政策上的有限让步与对赈灾事务的强势干预并行不悖,是其一战后对华协调外交特征的体现.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清末上海商业会议公所
作者:
朱英;严洋宇
期刊:
河北学刊 ,2024年44(3):98-109 ISSN:1003-7071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朱英; 严洋宇]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商业会议公所;商会;商人;盛宣怀;严信厚
摘要:
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的成立具有偶然性和临时性特点,并非完全出于保护商人和发展工商业之目的。促使商业会议公所成立的契机乃当时在沪上举行的中外商约谈判,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具有特殊官僚身份的商约大臣盛宣怀和上海工商界领袖...展开更多 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的成立具有偶然性和临时性特点,并非完全出于保护商人和发展工商业之目的。促使商业会议公所成立的契机乃当时在沪上举行的中外商约谈判,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具有特殊官僚身份的商约大臣盛宣怀和上海工商界领袖严信厚。该公所存续时长仅两年有余,虽为商约谈判提供了某些咨询作用,在官商沟通方面也发挥了一定功能,但因设立仓促,章程简略,机构不完善,远未能发挥舆论所期望的作用与影响。就其性质而言,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是不同于官办商务局和传统工商各业公所的新式商人团体,但在许多方面又与后来的商会有着明显不同,因而不宜简单地视之为近代中国最早成立的商会。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战略性工业扩散:中国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底线思维
作者:
严鹏
期刊:
文化纵横 ,2024年(3):50-60 ISSN:1674-4608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严鹏]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工业扩散;工业追赶;重构全球化
摘要:
产业链转移与供应链重构是近年来全球性的焦点议题.从"离岸制造"到"友岸外包",地缘政治的风云变幻重塑着全球经济地理的格局,而在所有的喧嚣背后,美国制造业的部门性衰退以及美国数届政府重振制造业的努力,是一种结构性的驱动力量.于是,这些问题都指向了工业的扩散及其不同的影响.中国兼具后发展国家与全球工业大国的双重身份,既是工业扩散的接收国,也面临着是否向外扩散的抉择.工业扩散与工业追赶是工业史的永恒主题,充斥着工业扩散国被反噬的教训.然而,在市场与地缘政治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强行阻止工业扩散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或许,对处于夹心层的国家而言,以一种审慎的态度有选择地进行工业扩散,是对现实国家经济安全与协和万邦的远大理想的有效协调.在资源有限的条件约束下进行选择是战略(strategy)的基本属性,因此,本文的构想可以称为"战略性工业扩散".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工业化的历史主要是一种战略性工业化,[1]在经历了战略性培育的阶段后,战略性扩散也是迟早要面对的问题.
语种:
中文
展开
“经济提携”与“军需统制”:战时日本对上海橡胶工业的侵入与控制
作者:
魏文享;冯希
期刊:
安徽史学 ,2024年CSSCIAMI(02):61-73 ISSN:1005-605X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摘要:
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之后特别是一战前后,日本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规模迅速扩张,在矿产资源、交通运输、化工盐业、纺织业、金融业等行业内的经济势力不断增强。橡胶业为近代新兴行业,因橡胶制品有广泛的民用及军事用途,日本也综合运用其政治、军事及经济优势,楔入到以上海为中心的行业产业链之中。在1931年前,日本主要通过开设洋行参与贸易、设立企业、输出设备等方式,扩大在行业中的参与度。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不仅扩充日资厂规模,且通过企业并合方式侵占华资橡胶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橡胶军民制品需求急剧提升,日本当局在“经济提携”“技术提携”口号下,对原有同业组织进行重组整顿,设立日华護謨(橡胶)工业组合联合会,对原料、生产、销售诸环节实施全行业控制,将华商工厂全面纳入日本的战时物资供给体系之中,使之呈现出鲜明的殖民地依附型经济特性,原有的“国货全能”的发展计划被中止破坏。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从扩充日资厂到侵占华资厂,从企业并合到行业控制,日本对上海橡胶工业的侵入,反映了日本将军事侵占与经济控制相结合以实现“现地自给”的扩张路径。
语种:
中文
展开
斗争与扎根:太行根据地的群众运动
作者:
王龙飞
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2024年(1):27-44 ISSN:1002-957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王龙飞]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抗日战争;太行根据地;群众运动;减租减息;统一战线
摘要:
群众运动是中共改造社会、推动革命的重要方式,而斗争常常成为群众运动的基本动力和实现途径。中共通过运动和斗争争取群众,进而借助群众赢得新的斗争,其具体形态因时因地而异。全面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的群众运动不仅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展开更多 群众运动是中共改造社会、推动革命的重要方式,而斗争常常成为群众运动的基本动力和实现途径。中共通过运动和斗争争取群众,进而借助群众赢得新的斗争,其具体形态因时因地而异。全面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的群众运动不仅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制约,还面对来自日军的巨大压力。不仅如此,中共欲确立“农民优势”除了要摧毁面上的政治经济等体制性障碍,还需深入改变农民思想中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二者皆极为不易。政策约束和现实困难共同决定了抗战时期根据地的群众运动难以大刀阔斧一而就,而更可能是曲折起伏难有止境,斗争尺度和运动节奏甚为紧要却不易拿捏。借由不断的运动和斗争,中共在重重困境中逐步撞开生路并由浅入深扎下根底,造就真正可以依凭的根据地,自身也成长、成熟起来。透过这个跌岩的过程,也可以发现这些看似散立的众多斗争运动事实上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连贯的逻辑。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民国时期中俄东北边境高梅阔夫引渡案研究
作者:
陈甘霖#Chen Ganlin
期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24年34(2):149-160 ISSN:1002-6800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陈甘霖#Chen Ganlin]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高梅阔夫;协约国;旧俄使领;苏俄政府
摘要:
1920年,活跃在西伯利亚的高梅阔夫白卫军在与苏俄红军作战失败后流窜至东北境内,苏俄政府提出引渡败兵要求.受协约国态度影响,同时也本着局外中立的原则,北洋政府拒绝引渡败兵,依照公法对入境白卫军解除武装,将以高梅阔夫为首的败军将领与其他士兵集中看管.不过后期高梅阔夫在旧俄驻吉林领事巴策福的帮助下试图潜逃,又因反抗拘捕被击毙.这一事件促使北洋政府宣布取消旧俄驻华使领待遇,其前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平衡外交的特点.
语种:
中文
展开
走向公众:清末民初的国人译编书籍与西药知识的传播
作者:
刘菲雯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63(03):155-168 ISSN:1000-2456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9;[刘菲雯]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西药译著;丁福保;汪惕予;书籍史
摘要:
清末民初,国人自行编译的西药书籍开始涌现,兼具学理性、实用性与市场价值。以丁福保、汪惕予为代表的作者,将日本的西药书籍编译为中文,并与期刊、医学速成班及西医各科书籍配合,向公众传播新颖、系统而简明的知识。这些书籍为近代中医接触西医疗法提供了指引,为普通人应对疾病提供了用药指南,也为一些读者“自学成医”提供了捷径。这一案例反映了近代西学知识如何被商业化、社会化,影响观念与生活。国人通过阅读来自学医药知识的既有风尚,为这类西药书籍的流行提供了土壤,却也开始引起一些医生的批评。可见西方医药知识在华传播过程中,“专业化”路径与“公众化”路径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
语种:
中文
展开
革命财政中的地方主义——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问题再讨论
作者:
魏文享;周炜
期刊:
史学集刊 ,2024年CSSCIAMI(3):83-93 ISSN:0559-809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9;[魏文享; 周炜]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革命财政;地方主义;南京临时政府
摘要:
Since its establishment,Nanjing Provisional Government had fallen deeply into a serious financial crisis,its financial fate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Qing Dynasty,both were constrained by financial regionalism and fell into the situation of “central isolation”.The fina...MORE Since its establishment,Nanjing Provisional Government had fallen deeply into a serious financial crisis,its financial fate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Qing Dynasty,both were constrained by financial regionalism and fell into the situation of “central isolation”.The financial revenue of Nanjing Provisional Government was mainly from temporary non-tax revenue,and lacks stable tax sources.The tax revenue should have been sent by various provinces,but after the revolutionary provinces took over the old financial system,they did not actively send the taxation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help with the financial difficulties.Instead,they hoped to obtain the allocation of the central finance,and even withheld the central tax revenue,which is certainly related to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fiscal deficits of the provinces,but it was still directly affected by fiscal regionalism since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The central government allowed local governments to raise funds locally,the scope of export sales and apportionments continued to expand,and the right to collect,distribute and use tax and grain which originally belonged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as transferred to local governments partly.After the outbreak of Wuchang(武昌)Uprising,most provinces ignored the Qing government's order to provide revenue.After the declaring of independence,most provinces also responded passively to the Provisional Government's demand for financial support.The continuation of fiscal regionalism had very important impact on regime change and the revolution itself.FEWER
语种:
中文
展开
近代橡胶工业制品销售机制变迁(1866—1937)
作者:
冯希
期刊:
近代史学刊 ,2024年(1):159-178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关键词:
橡胶工业;销售机制;橡胶制品;近代
摘要:
橡胶工业作为中国近代新兴行业,其制品最初依赖进口,以洋行销售为主,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一战后,借助传统买办的商业推销网,其销售以东、西洋庄或外国橡胶公司分厂为主,洋行的垄断被分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族橡胶工业兴起,工厂...展开更多 橡胶工业作为中国近代新兴行业,其制品最初依赖进口,以洋行销售为主,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一战后,借助传统买办的商业推销网,其销售以东、西洋庄或外国橡胶公司分厂为主,洋行的垄断被分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族橡胶工业兴起,工厂并无销售权,橡胶制品最初由东洋庄包销,实质是一种代销关系。随着工业资本需求的扩大,橡胶制品的经销方式发生转变,工厂将自设的销售体制与代理销售体制结合,通过层层类推,实现销售环节复杂化以及市场层级的搭建,最终将民族橡胶制品销售于农村基层市场。可以说近代华洋橡胶制品的销售机制,是一种新旧交替、互相补充的层级销售模式,随着社会环境以及橡胶工业发展的变迁做出调整。这种销售机制对中国橡胶制品市场的拓宽与下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民族橡胶制品在华洋竞争中取得了一定市场份额。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经济学家王亚南
作者:
罗福惠
期刊: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40(04):33-41+52 ISSN:2095-4662
作者机构:
[罗福惠]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关键词:
王亚南;西方经济发展史;中国当代经济学
摘要:
王亚南是湖北黄冈人,早年参加过大革命,革命失败后曾留学日本,研习政治经济学;参与过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工作,事变流产后流亡英、德等国;抗战期间,在中山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创办经济学方面的杂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教授,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王亚南翻译了诸如《国富论》《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欧洲经济史》《资本论》等西方经典经济学著作,出版了《经济学史》《现代外交与国际关系》等系列政治经济学著作。王亚南在经济学翻译和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有:一是勾勒了一部完整的欧洲经济学发展史;二是提出从经济思想史研究和经济学思想入手,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经济学;三是对旧中国社会经济病症和病因的分析,也足以成为有理有据的一家之言。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