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时空观及其结构创造
作者:
黄念然
期刊: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1):133-134 ISSN:1000-4246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现实时空;时空观;时空结构;造型空间;感性形态
摘要:
时空结构是艺术存在和被感知的最基本的形态。艺术作为对现实世界的感性形态的反映,首先体现为对现实时空关系的反映、改造、变形或抽象,并由此形成绘画的造型空间、戏剧的表演时空、小说的叙述时空等。艺术时空是对现实时空的重新结构。
语种:
中文
展开
现代中国“文学话”批评的生成及其体式特征——以对话体“文学话”为例
作者:
黄念然;杨瑞峰
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47(1):52-58 ISSN:1001-4799
作者机构:
[黄念然; 杨瑞峰]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话”性;“漫谈”风格;文学话;对话
摘要:
话体批评之确立伏根于中国古典文论的"话"性特质。狭义之"话"性指由"话"字的"故事"之义规定的话体文学批评在内容方面的"故事性"取向;广义之"话"性则指古典文论碎金散玉般的理论寄生形态和印象式批评思维影响之下形成的"漫谈"风格。现代"文学话"自传统"文话"裂变而来,它一方面继承了传统话体批评的基本特性,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了改造,而其改造的主要表现之一即为对一种全新的"对话体"论述风格的采用。"文学话"之"对话体"主要分为"书信对话体"、"问答对话体"和"商榷对话体",这种论述风格的形成,使得"文学话"之"散"实现了对传统话体批评"漫谈"特征的积极超越,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话体文学批评的理论武库。
语种:
中文
展开
“意境”与中国古代艺术时空结构
作者:
王诗雨;黄念然
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33(2):23-30 ISSN:1671-6477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黄念然; 王诗雨]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意境;艺术;时空结构;节奏;境界
摘要:
时空结构考察是分析中国古代艺术结构之本体存在及其特征的重要方式。空间时间化(表征为节奏)与时间空间化(表征为境界)是中国古代艺术时空结构创造的两个重要方面。艺术意境作为一种时空交融的审美形态,是节奏与境界的有机统一,其时空结构的生成历经了自然时空、心理时空、审美时空等由外向内、由浅入深、由有限到无限的次第层深过程。就意境时空的本体结构而言,其节奏外化为体-势,境界内化为气-韵,势是气的形态特征,体是韵的形式载体。对"意境"时空本体结构形态的分析探讨,是认识中国古代艺术时空结构的重要途径。
语种:
中文
展开
茅盾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化
作者:
黄念然;王诗雨
期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50(4):57-68 ISSN:1000-2731
作者机构:
[黄念然; 王诗雨]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茅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
摘要:
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大致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初对写实主义的提倡到20年代中期开始对革命现实主义的倡导,再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转向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倡导,理论关键词经历了从“人生”到“革命”到“政治”(阶级斗争)的转换,其现实主义理论视域的展开也经历了“文艺-生活”到“文艺-革命”到“文艺-政治”三个不同理论轴心的转换.茅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探索,最有实绩者为其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现实主义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其理论建构突出表现在:对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作了辩证的探讨;将“创作的自由”视为革命现实主义的基本条件;拓展了革命现实主义的“时代性”理论内涵;明确主张革命文学的创作题材的多样化;以“经验-观察-体验”为核心构建了革命现实主义体验论;通过革命现实主义理论的“社会科学”化强调了文艺创作中社会分析的重要性.其批评实践则体现为在“时代-作家-作品”三维结构中建构了影响深远的社会-历史批评.新中国成立后茅盾对其现实主义理论核心所作的改造主要是为适应政治形势需要,理论意义与批评价值有所削弱.茅盾的典型个案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进一步探索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语种:
中文
展开
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探索
作者:
黄念然;王诗雨
期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49(1):17-26 ISSN:1000-2731
作者机构:
[黄念然; 王诗雨]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瞿秋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摘要:
作为中国早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的传播者和宣传家,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见解及其具体的文艺批评实践不仅对五四后期的左翼新文艺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也在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文学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可资借鉴的轨范。从其早期的俄乡心程中,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作用有着"清醒的现实主义"认识;他关于文艺大众化的理论畅想,既有对新大众语言的原型想象,也有对普洛大众文学之现实与未来的宏观剖析,更有对中国文学出路的积极探讨;他对马列主义文艺原典的阐释与发扬,既有"直取心肝"的准确,也有因激进而带来的误读;他以革命现实主义为立场的文艺批评实践因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战斗性和高度的针对性而显现了鲜明的"政论文"特征。
语种:
中文
展开
新时期“形象思维”论争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形态的建构
作者:
黄念然;刘芳
期刊: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40(1):41-50 ISSN:1006-4702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黄念然; 刘芳]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形象思维论争;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
摘要:
形象思维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重要论题。新时期中国文艺学界围绕形象思维存在与否及是否具有普遍性、形象思维的工具、形象思维的基础、形象思维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关系、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论争与探索,并形成了三种具有鲜明时代特点与中国特色的理论建构:朱光潜的以“实践活动”为理论核心的形象思维本质论、王元化的以“知性分析”为理论核心的形象思维活动规律论以及李泽厚的以“情感积淀”为理论核心的形象思维活动机制论。这些理论建构对当时流行的庸俗社会学和机械反映论进行了理论反拨,也进一步深化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对形象思维问题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中国化探索起到了正面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国古代艺术时空观及其结构创造
作者:
黄念然
期刊:
文学评论,2019年(6):14-21 ISSN:0511-4683
作者机构:
[黄念然]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古代艺术;时空观;艺术结构;思维方式
摘要:
中国古代的时空一体观对艺术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突出体现为在艺术创造中形成了“身度”的时空、“气化”的时空、“节律”的时空和“境象”的时空四种主要艺术时空观念,并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艺术结构创造的基本理念.“身度”时空观之根身性体验、“气化”时空观之阴阳对待的思维方式、“节律”时空观中对空间结构中的节奏韵律的重视,以及“境象”时空观中的境界式超越,为我们理解中国艺术的生命意识、宇宙意识和超越意识及其结构创造理念的民族性、独特性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语种:
中文
展开
胡风的革命现实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探索
作者:
黄念然;王子铭
期刊:
中国文学批评,2019年(03):138-147+160 ISSN:2095-9990
作者机构:
黄冈师范学院“黄州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信阳学院文学院讲师
关键词:
胡风;革命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摘要:
胡风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探索者。他不断突破当时文艺学界的各种理论禁锢,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其中国化探索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主客观化合论”对文艺创作的内在机制作了辩证阐发;用“精神奴役创伤”论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观在文艺领域作了拓展性阐述;用“主观战斗精神”论构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能动反映论;用“到处都有生活”说拓展了革命现实主义的理论论域;在“五四传统—现实主义”阐释框架中深入探讨了“民族形式”问题。这些构成了一个涉及文艺诸多重大问题且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和理论自洽性的革命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体系。胡风的这一理论体系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成就,其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都不容置疑。
语种:
中文
展开
黄药眠“生活实践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探索
作者:
刘芳;黄念然
期刊:
东南学术,2018年(3):213-219 ISSN:1008-1569
作者机构:
[刘芳; 黄念然]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黄药眠;生活实践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摘要:
黄药眠是中国学界中较早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处理文艺与生活复杂关系并从价值论角度理解和阐发文艺与审美本质问题的文艺理论家.他所提出的以主体的“生活实践”为文艺创作与批评的基础、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生活实践论”,是对当时流行的机械反映论的理论反拨,从而深化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对文艺与生活关系的认识.黄药眼围绕“生活实践论”对文艺大众化问题、时代化问题、民族化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探讨和批评实践,对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中国化探索以及推动实践美学的发展起到了正面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语种:
中文
展开
“审美意识形态”论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
作者:
黄念然
期刊:
华中学术,2018年(03):11-20 ISSN:6522-4099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 430079;[黄念然]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建构
摘要:
"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时期中国文论的重要理论创获,是中国学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面向新时期文艺实践,在各种论争中不断寻求理论突破,不断进行理论体系的完善,从而建设具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尝试。新时期以来关于文艺反映论的论争、关于文艺上层建筑性质的论争和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性质的论争等重要论争构成了审美意识形态论形成与创构的问题情境。作为新时期中国文艺学界集体成果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其形成的大致逻辑进路是"审美特征"论→"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建构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的建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学科意义和学派建设意义。
语种:
中文
展开
朱光潜与民国“文学话”的创构——以《谈美》和《谈文学》为例
作者:
黄念然
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58(3):45-52 ISSN:1000-9639
作者机构:
[黄念然]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朱光潜;民国;“文学话”;文学理论
摘要:
"文学话"是民国时期文学理论与批评发展进程中有别于传统"话"体文学批评的一道别样风景。朱光潜以其名作《谈美》和《谈文学》中的"文学话"实践,在民国"文学话"的创制方面为后学提供了可供镜鉴的"轨则"。主要表现在:强调文学观念的重新整合;将传统文论对"判断式结论"的崇尚引导到"问题式诠解"上来;致力于传统隐喻性言说向现代演绎性言说的理论表述习惯的转变。朱光潜的"文学话"实践从理论构思、话语机制、思维习性等多方面改变了中国旧有文学批评的基本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
语种:
中文
展开
现代西方形式主义文论中的二元对立
作者:
黄念然
期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58(3):173-182 ISSN:0257-2834
作者机构:
[黄念然]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现代西方;形式主义文学理论;二元对立;理论构成;自我解构
摘要:
现代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在其理论构成中充满了一系列的内在矛盾。它们集中表现为以下"二元对立",即:文学符号构成中的能指与所指的二元对立、文学文本本体构成中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对立、研究理念中的差异与联系的二元对立以及批评实践中分析与判断的二元对立。正是这些内在的二元对立冲突使其沿着符号构成→文本构成→研究理念→批评实践的理路自内而外地最终走向自我解构和衰落。
语种:
中文
展开
“折”与中国古代艺术结构创造
作者:
黄念然
期刊:
文艺研究,2018年(3):24-34 ISSN:0257-5876
作者机构:
[黄念然]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折”;中国艺术;审美价值
摘要:
“折”是中国美学或艺术体系中重要的理论范畴.作为艺术之“势”得以生成与显现的重要手段或方式,“折”以“意”“法”融合为基础,受艺术创造之事理逻辑、结构规则、艺境理念的支配,呈现为包含多重向度的存在形态.其逻辑起点在于“循理”,思维起点在于“折中”,形式感创造起点在于“相度”,最终审美目的在于“得势”.其内在运动力沿时、空两个维度展示出阳刚与阴柔的审美二象性,或呈刚健之威,或现婉媚之姿,不仅为高效能的结构布置模式(“势”)储力、蓄势,更呼应了中国艺术对诗情、文理、词脉、书势、画韵、曲趣、园境的追求,因而在中国古代艺术结构创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审美价值.
语种:
中文
展开
报刊体“文学话”与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普及
作者:
黄念然;杨瑞峰
期刊:
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1):180-185 ISSN:1000-8691
作者机构:
[黄念然; 杨瑞峰]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民国;报刊体“文学话”;文学观念;语体变异;民间化
摘要:
“文学话”是民国新兴的综论各体文学样式的话体文学批评,其兴起以传统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为背景,而其繁荣又促使新生的现代文学观念得以普及。“文学话”以报刊为主要载体,其之于现代文学观念的普及作用的生发也在“报刊”与“文学”的相互关系中展开。一方面,“文学话”与民国“谈话风”语体的结合加之民国报刊频繁的出刊率,使得这种新兴的文学批评具备了底层接受的先天优势;另一方面,语言改制(白话文兴起)与语体变异(“谈话风”确立)的双重压力又激活了“文学话”“全民批评”的巨大潜能,使得批评主体发生了身份位移现象,这种现象与民国报刊“民间化”倾向的天然化合进一步加速了现代文学观念进入大众话语体系的历史进程。
语种:
中文
展开
间性与中国古代艺术结构创造
作者:
黄念然;杨瑞峰
期刊:
江汉论坛,2018年(4):88-93 ISSN:1003-854X
作者机构:
[黄念然; 杨瑞峰]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间性;中国;古代;艺术结构;创造
摘要:
间性是事物的非实体性因素、性质或作用的总称.间性论注重寻求各种事物及其生成过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一种间性哲学.中国古代艺术结构创造呈现出鲜明的间性思维特征,其间性理念突出体现在:相“几”,即深刻洞察艺术结构形式感之可能开启的几微;得“势”,即强调对艺术结构之运动力的把握;折“中”,即以辩证视镜处理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尚“通”,即倡导艺术结构的有机整体性.间性理念从观念论上支撑了中国传统美学对圆满通达的艺术境界和生命境界的追求.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反讽的中介性
作者:
刘芳;黄念然
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44(4):37-43 ISSN:1001-4799
作者机构:
[刘芳; 黄念然]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反讽;中介性;苏格拉底;浪漫派;克尔凯郭尔
摘要:
反讽是西方文艺理论史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最早见于古希腊神话,用来定义一种悖论式的生存困境。从辞格的角度来讲,反讽通过表层言语与内在意义间的逻辑张力,强化了修辞的表达效果。苏格拉底将反讽从辞格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为反讽在诗学、美学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经由浪漫派及克尔凯郭尔的发展,反讽逐渐成为贯穿西方哲学、美学和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反讽的中介性作用在于协调悲剧和喜剧、理性和感性、现象与本质、有限与无限、理想与现实诸对立面之间的冲突,并促成了事物在审美、伦理、信仰各层面的相互转化。
语种:
中文
展开
专家点评亮分
作者:
黄念然
期刊: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年(12):37 ISSN:1004-0498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
<正>偷听,君子不为,仁者不爱。而谍战片中常可见偷听的情节,因为偷听在主观上是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至于客观上的效果则由偷听者后期的心理和行为来完成。姚佳祺同学写一个弃婴的秘密,丰富了"生不如养"的人伦佳话。金梦悦同学的童话,写聪明的老鼠设局布套,高傲的猫两中奇招,道出了偷听者的下场。王凌飞同学偷听时光深处的呢喃,将文题"偷听"虚化,抒发涵泳古典诗词独享而陶醉的情趣。三篇作文文
语种:
中文
展开
周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探索评析
作者:
黄念然;高越
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7年30(2):131-138 ISSN:1671-4431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黄念然; 高越]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周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摘要:
周扬是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史上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先驱者之一。建国前,周扬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探索主要表现为对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引介与阐发。他进一步阐释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特征与实践原则,深化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关系。“鲁迅论”是周扬灵活运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进行文学批评的实例。他创造性地探讨了鲁迅与无产阶级的关系,客观总结了鲁迅的历史功绩和思想演变历程。不过,由于受到阶级论文艺观的限制,周扬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探索依然存在和“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类似的以世界观决定文艺创作的弊病。
语种:
中文
展开
“文学的主体性”论争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探索
作者:
黄念然
期刊:
华中学术,2017年(02):13-2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黄念然]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文学的主体性";论争;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
摘要: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的主体性"论争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探索历程中重要的一环。"文学的主体性"理论与文学反映论的分歧,以及"文学的主体性"理论与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文艺的本质及价值、作家的地位及作用方面展开的对话,都集中展现了这一时段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的洞见与盲视。特别是文学的主体性理论在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原理上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对于建构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态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语种:
中文
展开
张闻天与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探索
作者:
黄念然;李耀威
期刊:
文化与诗学,2017年(01):330-34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黄念然] 华中师范大学;[李耀威] 复旦大学
关键词:
张闻天;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摘要:
张闻天在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探索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突出体现在其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对左翼文艺运动的理论指导、对延安文艺大众化工作的领导以及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中国文化与文艺现实的理论创新中。其中,他关于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四维理论构想,不仅构成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实践的基本理路,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形态的建构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此外,他的辩证性思维、中介性思维以及适应性思维在文艺问题中的灵活运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维方法的武库。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