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家礼集注》版本源流及刊刻时***
作者:
苏小露;张三夕
期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53(3):48-53 ISSN:1000-579X
作者机构:
[苏小露; 张三夕]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文公家礼集注》;版本;源流;刊刻
摘要:
中国国家图书馆庋藏十卷全本《文公家礼集注》完整保存有未经后人删改的杨复附注和刘垓孙增注,是研究朱熹《家礼》的重要版本。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各自还藏有残本一种,它们均是从毛晋汲古阁散出,且与十卷全本出自同一套雕版。有清以降,各家公私书目对全本和残本的刊印时间持有宋代和元代两种不同意见。细检该刻本文本内容,发现书中用"本朝"指称宋朝,并在"祖宗""仁宗""高宗""孝宗""光宗"几位宋代皇帝的庙号前皆用空抬以示尊崇,可见该本不是元刻,而是宋椠。
语种:
中文
展开
如何正确理解“国学”概念?
作者:
张三夕
期刊:
群言,2020年(07):35-36 ISSN:1002-9842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国学热;高等教育机构;儒家传统;修己治人;教育的核心;国学概念;正确理解;原义
摘要:
<正>什么是"国学"?如何正确理解"国学"概念?这是当前"国学热"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国学热"引发的许多争议,来源于人们对国学概念理解的分歧。国学的原义可能如王锟《国学的原义、演变及内核》一文所指出的,"国学,见于周代,其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教育机构和学校","一句话,在古代,国学就是国家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和学府,其教育的核心是周孔为代表的儒家传统和文献,其目标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今天,有的人认为国学就是儒学、孔学,复兴国学就是主张尊孔读经;有的人
语种:
中文
展开
主持人语:如何拓展文化传播学的研究路径
作者:
张三夕
期刊:
文化发展论丛,2019年(01):133-138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张三夕] 华中师范大学
摘要:
<正>文化传播学是一个近年兴起的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未定"状态的学科。正如一般新兴学科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它的研究对象和定义充满歧义。相对比较简明的界定可以周晓明教授的观点为例:"文化传播学,简言之,就是‘研究人类文化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1)内涵稍微扩大的界定可以王光艳博士的看法为代表:"文化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文化传播活动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文化的运行规律的科学。文化传播学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
语种:
中文
展开
文化消解与市场至上:对电视“国学热”的反思
作者:
田全喜;张三夕
期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37(4):143-150 ISSN:1004-1710
作者机构:
[田全喜; 张三夕]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国学传播;电视节目;文化消解;市场至上
摘要:
放眼全国,近年来电视荧屏上国学之风方兴未艾。2014年初中央电视台国学频道正式成立,各省级卫视平台所播出的国学栏目也有十档之多,有些栏目已取得非常良好的社会效应,推动21世纪国学热潮持续升温,激发了大众对国学的热情。但是,这些以传播国学为主的电视栏目是消费文化与商业逻辑共谋的产物,是去深度化的文化符号生产,一些栏目呈现出肤浅化、失真、娱乐化、同质化现象,对这些症结的反思与检讨,有利于更加理性地促进国学传播。
语种:
中文
展开
文学研究学科反思笔谈(下)·论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的文献学
作者:
张三夕;刘烨
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46(4):39-43 ISSN:1001-4799
作者机构:
[张三夕; 刘烨]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文学研究;文献学方法;文献量;计量文献学
摘要:
文献学是指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科。现代学科意义上的"文献学"与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的"文献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研究重点和研究目的不一样。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的"文献学"的意义在于,它是文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阶段性手段或部分内容,它不能解决或替代文学作品、文学活动的意义阐释以及文学史书写问题,而是通往文学作品、文学活动的意义阐释以及文学史书写的必由之路。文献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之所以是可能的,原因在于文献学是一切学问的基础,受过文献学专业训练的学者完全可能运用这种方法并结合文艺学理论素养展开独到的文学研究。文献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是必须的,是说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前沿性。只有普遍性和前沿性要求才是必须性要求。这是因为文学研究在文献量的把握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局面。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电影产业中的资本“异化”
作者:
张三夕;邬玲
期刊: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16(1):81-86 ISSN:1672-4917
作者机构:
[张三夕; 邬玲]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电影产业;资本异化;资本文化化;文化资本化
摘要:
资本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概念。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的价值"、到庞巴维克的"获利手段的集合体"、再到林南的"追求利润的投资资源",资本的概念不断发展与延伸。布尔迪厄将资本从经济领域扩展至社会文化、符号乃至象征领域。资本的含义越来越丰富,资本的价值也越来越多元。随着中国社会迈入市场化经济时代,资本不断介入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领域,产生了"文化资本化、资本文化化"现象,文化产业、电影产业也涌现出了各种资本类型,出现资本统驭、压制文化的趋势。本文主要从资本与文化的矛盾关系出发,阐述资本在电影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探讨资本对电影文化的"物化"和对人的"异化"。
语种:
中文
展开
文化的参照与反思——读马特尔《论美国的文化——在本土与全球之间双向运行的文化体制》
作者:
张三夕
期刊:
华中学术,2017年(02):204-217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张三夕]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马特尔;美国文化;运行机制;行政干预;资助系统
摘要:
法国学者马特尔研究了在美国政府不直接起作用的情况下美国文化的运行机制,试图揭示是什么造就了美国文化的实力,美国人如何影响世界文化。本文结合这本书的内容,从三个方面论述美国文化体制对中国文化传播及其影响力的参照价值和反思意义。其一,政府应减少对文化的直接行政干预;其二,建立起一套专业化和理性化的独特的文化资助体系;其三,国家之间的文化发展战略与文化竞争的反思。最后,本文表达了赞赏马特尔的立场:"了解美国的文化体制,以便更好地捍卫我们的民族文化。""提供斗争的武器去对抗美国文化霸权。"
语种:
中文
展开
历史地图GIS与古典文学研究
作者:
毛建军;张三夕
期刊:
华中学术,2017年(03):66-71
作者机构: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传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毛建军]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张三夕]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历史地图GIS;古典文学
摘要:
历史地图GIS辅助古典文学研究是近十年来新起的研究议题。国内外开发建置的大量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为人文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历史地图GIS与古典文学研究已有成功案例。《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王兆鹏)和《唐宋诗词作者及作品分布地理信息系统》(罗凤珠)取得了较为成熟的应用和实践。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历史地图GIS将会被广泛运用到古典文学研究之中。
语种:
中文
展开
海德格尔媒介本体论思想阐述
作者:
张三夕;李明勇
期刊:
Huazhong Shifan Daxue Xuebao (Renwen Sheke Ban),2017年56(5):82-86 ISSN:1000-2456
作者机构:
[张三夕; 李明勇]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海德格尔;技术媒介;媒介本体论;媒介功能主义
摘要:
在西方哲学史上,海德格尔第一次将媒介纳入到哲学研究的领域。他在存在论哲学思想基础之上区分了存在与存在者,突出了此在与世界之间的距离特征,并对此在与世界进行联系的技术媒介进行了本体性追问。他的这一媒介本体论思想与以往的媒介功能主义有别,从媒介生成论视角对媒介进行形而上分析,开启了媒介研究的新领域,同时也对反思当今的媒介功能主义所存在的弊端大有裨益。
语种:
中文
展开
对当代旧体诗词写作热的反思
作者:
张三夕;王兆鹏;裴涛
期刊:
中文论坛,2017年(01):134-147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词学研究会;[张三夕]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旧体诗词;现代性;时代性;文学史
摘要:
当代旧体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形式的新体现,具有现代性,应该纳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范畴。中小学语文教材应增加现当代旧体诗词作品以扩大其影响。作为历史留存,应注意收集和整理当代旧体诗词的文献。针对不同的创作主体与读者受众,当下旧体诗词写作可以有不同的格律宽严要求,但都需要表达真情实感,体现时代特色。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国通俗小说史”笔谈
作者:
王齐洲;陈文新;张三夕;程国赋
期刊: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1):1-15 ISSN:1671-178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文学院;暨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中国通俗小说史》;王齐洲;笔谈
摘要:
2015年,冯天瑜先生主编的"专门史文库"(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王齐洲教授编撰的近80万字的《中国通俗小说史》。这是国内第一部关于中国通俗小说发展的专门史,"本书不仅深入讨论了中国通俗小说的概念和定义,而且系统清理了通俗小说发生、发展、演进的全过程",涉及中国通俗小说的基本理论、概念、文本、方法,还涉及中国通俗小说的出版、发行、传播、接受,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本刊邀请了王齐洲教授、陈文新教授、张三夕教授、程国赋教授就学术界所关心的中国通俗小说的若干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是针对《中国通俗小说史》而言的,有的则是就中国通俗小说发展本身的问题而发的,四位专家都提出了切实而中肯的意见。我们希望通过发表这组笔谈,激发起学术界的兴趣,大家来共同探讨与中国通俗小说史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促进中国通俗小说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语种:
中文
展开
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为同题创作
作者:
张三夕;邓凯
期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34(2):90-95 ISSN:1004-1710
作者机构:
[张三夕; 邓凯]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清华简;蟋蟀;同题创作
摘要:
清华简《耆夜》中记载周公所作的《蟋蟀》,与今本《诗经·唐风·蟋蟀》的关系,引起学界很大的兴趣和讨论.其实它们不一定互为源流,很可能属于“同题创作”.这既涉及到先秦的“言谏”制度,也体现出早期诗歌的口头创作特征.除《蟋蟀》外,清华简《耆夜》中还有一篇《明明上帝》,它们与《豳风·七月》都被认为与周公有关,又结合相关文献的比对,可知清华简《蟋蟀》应当有着很早的来源.而《唐风》历史久远,所存同题诗篇较多,《诗经》中的《蟋蟀》当为一个具有唐地色彩的诗歌“古题”,并且流传很广.今本《唐风·蟋蟀》与清华简《蟋蟀》均不见得谁是最初的“母本”.在无法坐实两者“一对一”传播路径的情况下,考虑到文本发生的历史情境,说它们是同题创作出来的两种“子本”更为妥切.
语种:
中文
展开
简论文学地理学对现有文学起源论的修正
作者:
邹建军;张三夕
期刊:
长江学术,2016年(4):28-37 ISSN:1673-9221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张三夕; 邹建军]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文学发生;文学起源;文学本质;社会生活;地理环境
摘要:
文学的发生、起源与来源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对于我们对文学本质的理解、对文学发展的认识以及对文学构成形态的理解,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文学产生于"劳动"被认为是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学发生于"游戏"被认为是古希腊思想家的观点,长期以来少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也少有人怀疑过它的正确性与科学性。然而,我们在研习文学史的过程中,在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过程中,却发现许多文学作品特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神话与传说、散文与诗歌,与人类的"劳动"、"游戏"没有什么联系。正是因此,我们才提出文学的发生、起源与来源,与人类早期所生活的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有着重要关联的观点,提出文学发生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的主张,由此而形成各不相同的地方文学与民族文学,由各地方的文学与民族的文学而形成了所谓世界的文学。
语种:
中文
展开
韦述《集贤书目》平议——兼论《学士院杂撰目》非韦述所作
作者:
张三夕;苏小露
期刊: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1):219-22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张三夕; 苏小露]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韦述;《集贤书目》;《学士院杂撰目》
摘要:
唐代韦述在书府四十年,谙悉图籍,据集贤书院藏书编成《集贤目录》一卷。其书早佚,独章学诚《文史通义》中仅存两条记载。囿于文献阙征,近世学者论及该书性质时多语焉不详,或抵牾不合,但尚可综合各家意见及其他材料予以平议。另外《陕西通志》将另一部目录书《学士院杂撰目》作者误作韦述,而该书很可能是宋初改军镇及宫殿名后诏学士院新撰的《学士院新撰目》。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国通俗小说史研究的文献问题
作者:
张三夕
期刊: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31(1):8-11 ISSN:1671-178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9;[张三夕]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中国通俗小说史》;王齐洲;笔谈
摘要:
中国小说史的编撰,始于20世纪20年代,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为标志,其后继有郭箴一、范烟桥、胡怀琛、谭正璧等人的小说史专著.新中国成立至今,又出版了多部中国小说史.整体的中国古代小说通史,包括古体小说和通俗小说两部分内容.真正的通俗小说专史,则仅有美国学者韩南教授的《中国白话小说史》.从中国小说史编撰的历史实际而言,王齐洲教授新著《中国通俗小说史》,当为国内第一部中国通俗小说通史.
语种:
中文
展开
谈谈重大决策的风险控制机制
作者:
张三夕
期刊:
决策与信息,2016年(11):1 ISSN:1002-8129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武汉社会文化研究院;[张三夕]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决策行为;风险控制机制;研究机构;中央银行;小型企业;体量;投资决策;参谋部门;可行性研究;咨询机构
摘要:
谈到决策问题一定要对决策及其主体进行细分.
"决策"通常指组织、机构或团体的行为,个人或个体的相关行为一般多称之为"选择"或"决定".个体做一个决定比较简单,团体做一个决策则相当复杂.所谓组织、机构或团体有体量上的差异,大的方面可以是国家、政党、军队、地级以上政府、中央银行、跨国公司等等;小的方面可以是乡镇政府、小型企业、零售商铺、学校、研究机构云云.所谓决策,也有一般决策和重大决策的区别.一般决策是指对组织、机构或团体的行为后果影响不大的决策,而重大决策则是指对组织、机构或团体的行为影响重大甚至是生死攸关的决策.我们研究决策的风险控制机制,首先应关注的是重大决策的风险控制机制.
语种:
中文
展开
专家点评亮分
作者:
张三夕
期刊: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年(18):41 ISSN:1004-0498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
<正>搬家,一方面意味着告别,一方面又意味着走向新生活,这其中的趣事囧事、其中的五味杂陈,都可以诉诸笔端,因此,这个题目更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者抒情性的散文。叶嘉乐同学用幽默轻快的语言,渲染出了搬家时的紧张和兴奋,细节描写生动活泼,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而当我们正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时,却被他的一番议论抒情,引发了淡淡的惆怅。文末自然的转折和收尾,画龙点睛,值得学习,打96分;高晨昀同学以第二人称展开行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老屋、
语种:
中文
展开
从《四库总目》琴谱提要看馆臣的音乐观
作者:
张三夕;张帆
期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5年(2):1-6 ISSN:1009-1017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张帆; 张三夕]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古琴;琴谱;音乐;文人
摘要:
琴谱是古琴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古琴在古代有过高于一般乐器的地位,被列于雅乐之中,是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重要形式。清代古琴艺术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古琴美学却停滞不前,并且排斥种种新变。《四库全书总目》中关于琴谱的著录具有极强的选择性,鲜明地反映出馆臣的音乐修养,同时,馆臣撰写的提要也折射出馆臣陈腐、保守的音乐观念。
语种:
中文
展开
《月令》单篇别行现象论析
作者:
张三夕;毋燕燕
期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33(01):115-122 ISSN:1004-1710
作者机构:
[张三夕; 毋燕燕]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月令;单篇别行现象;单篇别行原因;月令体著作
摘要:
《月令》篇被收入《礼记》后,又从中析出单篇别行.通过梳理和考察历代《月令》的单篇别行现象及其广泛流传的原因,发现《月令》单篇别行文本与其衍生的月令体著作,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施政思想以及与时偕动的生存原则,为人们了解古代帝王治国理念、社会思潮的细微变化,以及古代农业生产、天文历法、节令民俗等领域的发展状况保存了极有价值的文献史料.
语种:
中文
展开
情满于山 意溢于海——评邹惟山赋集《江上有峰》
作者:
张三夕
期刊: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5年(01):171-173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葫芦口;赋集;陆耀东;西方文学史;历史文化名人;赋家;风景名胜;于海;贤者;天台山
摘要:
<正>我和邹惟山(邹建军)教授是近十年来在桂子山交往频繁的同事和诗友,我以前只知道他专攻汉语十四行诗,去年读到他的第七部诗集《秋风中的贤者》,感慨良多。惟山兄除了钟情山水(《江汉之雾》、《进入葫芦口》两组诗可作代表),还观照了古今中外众多人物,其中既有西方文学史上的大家、名家如莎士比亚、艾略特、普希金等,也有我们共同敬重的一些师友如陆耀东、彭秀银、何锡章等。从这些诗作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尊贤者、重情义的怀抱。我一直以为惟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