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中第三空间的崛起
作者:
任路
期刊:
学海,2020年(4):113-118 ISSN:1001-9790
作者机构:
[任路]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新型城郊;城市化;城乡关系;城乡融合
摘要: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普遍趋势,城郊化是现代化中后期城市化纵深发展的结果。城郊处于城市与乡村的边缘地带,是城乡分离和对立的集中体现区域。为此,城郊往往被视之为"城乡之痛",以往对于城郊的认识和理解局限于视其为城乡二元结构之下边缘性、过渡性和动态性的城乡接合部,城郊日益成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城乡隔离带",面临着城市过密化所带来的"城市病"和农村过疏化所形成的"乡村病"的双向空间挤压。为此,需要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构建新型城郊,寻找"城乡之解",建立功能完善、人口密度低、空间范围大、产业和人口同步城郊化的生产生活空间,最终将新型城郊建设成沟通"大城市"与"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促进城乡优质资源要素的聚集,着力营造城乡融合发展的第三空间。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国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组织基础——基于“深度中国调查”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
任路
期刊: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41(06):70-79 ISSN:1001-8182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任路]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家户制;国家治理结构;组织社会学
摘要:
中国国家治理结构具有历史延续性,而这种历史延续性从本质上源自小农社会的社会秩序整合机制,包括纵向的社会秩序整合机制和横向的社会秩序协调机制,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社会中,纵向上沿着"户—保甲—国家"的垂直结构组织体系,在相对单一的需求结构和相对封闭的组织环境下实现对资源的集中配置,进而维持纵向的社会秩序.横向上沿着"家-家族-村落"的网状结构组织体系,在相对丰富的需求结构和相对开放组织环境下实现分散资源的组织协调,进而实现横向社会秩序.正是基于纵横社会秩序整合和协调的组织体系,国家纵横治理结构伴随着小农社会延续下来,深刻地影响着当前国家治理结构的转型,未来国家治理体系仍然需要在纵向一体化和横向的多样性之间寻找均衡点.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国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原型与转型——基于家户制的视角
作者:
任路
期刊:
云南社会科学,2019年(1):37-42 ISSN:1000-8691
作者机构:
[任路]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国家治理;家户制;村民自治
摘要:
源自于中国家户制传统,国家治理体系表现为纵横治理结构,即以“家”为基本单元的基层社会自治和以“户”为基本单元的政府治理的结合,由此奠定了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结构的原型,并在不同历史阶段渐进改进和内生演化.尤其是进入现代国家建设后,传统国家的纵横治理结构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以“家”为基础的宗族、士绅等力量逐步退出乡村社会,国家横向治理结构逐渐萎缩,甚至消失.与之相对,在国家权力推动下,抑家强户,以“户”为基点的行政权力日益渗透,国家纵向治理愈益强化.不过,受制于国家纵向治理的内在限度,基层社会自治仍然不可或缺.在回归家户制的过程中,以村民自治为载体的国家横向治理得以重新确立,并与国家纵向治理结合,由此形成“乡政村治”的格局.纵观国家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未来国家治理依然会沿着家户制之上的纵横治理结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实现基层自治与政府治理的良性互动与有效衔接.
语种:
中文
展开
家户国家:中国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传统及其内在机制
作者:
任路
期刊:
东南学术,2019年(1):40-49 ISSN:1008-1569
作者机构:
[任路]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家户制;小农社会;国家治理结构
摘要:
中国国家治理面临着深刻的现代化转型,与展望现代国家治理目标不同,回溯传统国家治理体系成为一种重要的视角。因为对于早熟的中国来说,国家治理体系有着深厚的传统资源,以至于国家治理的转型受到历史原型的深刻影响,具体来说,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的选择源于一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与“郡县国家”侧重于宏观制度框架相比,“家户国家”突出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治理结构来自于小农社会的底色,源自于具有中国本源性的家户制度,依赖于以强大的习俗为支撑的完整的家庭制度和以强大的国家行政为支撑的完整的户籍制度的对接,将“家”与“户”两个不同性质的单元合为一体,形成以“家”为基点的国家横向治理结构和以“户”为基点国家纵向治理结构,构成传统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社会根基。
语种:
中文
展开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农城乡关系的变迁
作者:
任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19(6):10-18 ISSN:1009-9107
作者机构:
[任路]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工农城乡关系;生产要素;中国现代化;农村改革
摘要:
纵观新中国建立70年来工农城乡关系的变迁,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以"要素汲取型"为主要目的的工农城乡分割与制度化阶段;改革开放后以"放权让利型"为主要手段的工农城乡关系缓和与农村体制改革阶段;新世纪以来以"资源赋予型"为主要内容的工农城乡关系转型和政策支持阶段;新时代以来以"还权赋能型"为主要方式的工农城乡融合与要素市场化阶段。回顾工农城乡关系四个阶段,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经验:工农城乡关系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其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交换是工农城乡关系的主线,而未来工农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更有赖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从而建立农业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语种:
中文
展开
“家”与“户”:中国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社会基础——基于“深度中国调查”材料的认识
作者:
任路
期刊:
政治学研究,2018年(4):26-36 ISSN:1000-3355
作者机构:
[任路]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 武汉市,430079
关键词:
国家治理;家户制;社会基础
摘要:
国家诞生于社会之中, 源于不同的社会基础形成不同的国家治理结构.与西方国家基于"庄园制"的国家横向治理结构原型及其演化逻辑不同, 中国的国家治理表现为纵横治理结构, 这种结构原型来自于本源性的"家户制", 即"家"与"户"两个不同性质的单元合为一体, 形成以"家"为基点的横向治理和以"户"为基点的纵向治理.同时, "家"与"户"之间既存在着合作, 又面临着张力, 共同塑造了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内在韧性.当前, 中国国家治理结构依然是纵向的政府治理与横向的群众自治的结合, 这种治理结构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和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因此,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过程中, 应当重视家户制传统与国家治理结构的内在关系, 重识家户观念、重建家户秩序、重组家户个体、重拾家户责任, 实现政府治理与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
语种:
中文
展开
田野政治学:村治研究与中国政治学的重建——以中国村民自治研究为重点表述对象
作者:
任路
期刊:
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3):14-20 ISSN:1000-8691
作者机构:
[任路]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村民自治;村治研究;田野政治学;中国政治学
摘要:
当前,村治研究遇冷不能看作是村治研究的失败,只是村治研究从热议回归到正常的学术轨道,为此,需要对这段公共学术运动进行回顾和展望。村治研究是20世纪以来有关农村研究的第二次学术高潮,促成了乡村政治与政治学的相遇,在研究中逐渐形成学术自觉,并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其中,推动研究主题的深化,不仅拓展了中国政治学研究领域,而且在关键时期推动了整个政治学向前发展。同时,村治研究也面临着学科化与问题导向、个案村庄与整体社会、本土化与接轨思维等多方面的挑战,未来能否建立田野政治学赖于对上述挑战的因应。
语种:
中文
展开
农村社区服务 品牌的引领作用
作者:
任路
期刊:
社区,2017年(33):35-35 ISSN:1671-0967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社区服务;引领作用;农村;品牌;居民需求;社区治理;生活共同体;社区建设
摘要:
社区是居民生活共同体,是满足居民需求的重要载体,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成为社区建设的关键环节。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将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作为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议题。
语种:
中文
展开
组织化链接:城市社区协同性治理的有效实现形式——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建材东里社区的案例研究
作者:
任路;田馨滦
期刊:
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25(11):119-124 ISSN:1007-905X
作者机构:
[任路; 田馨滦]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协同治理;社会组织;社区治理创新
摘要: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日益成为城市社会治理当中承接基层政府职能、增强社区自治的重要载体,但是,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中仍然面临行政化管理过度、公共参与意识淡薄、资源获取能力较弱等问题.为此,北京市建材东里社区以社会组织为链接点,通过适度行政化扶持、层级划分以及资源共享的整合模式,尝试解决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问题,初步实现了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有机融合,为新时期社区协同治理提供了可行的路径模式.
语种:
中文
展开
乡村凋敝?十三种模式探路乡村“新治理”——期待更多基层首创进入顶层设计
作者:
任路
期刊:
半月谈,2017年(23):19-21 ISSN:1002-733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任路]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乡村;顶层设计;期待;治理;《半月谈》;编辑部
摘要:
针对当前部分乡村凋敝的困局,各地积极探索破解之道.《半月谈》编辑部特别推出十三种有代表性的典型模式,值得其他地方借鉴推广.这些探索尝试,并不是制度上的“大拆建”,而是机制上的“微创新”.
语种:
中文
展开
协商民主: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路径转换与机制重塑
作者:
任路
期刊:
治理研究,2016年(5):54-60 ISSN:1007-9092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任路]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协商民主;村民自治;机制重塑
摘要:
三十多年来,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村民自治以静悄悄的民主试验的形 式拉开了中国农村基层社会自治的序幕,并在代议民主的框架下形成以选举为重点的发展路 径,从制度建设到权利保障,从政治文化到社会条件等,推动了整个村民自治的发展与深化.与 此同时,实践中村民自治也面临行政化带来的自治悬空,参与乏力带来的自治空转,村民自治的 内在价值难以有效实现.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 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利益诉求更加多样,以代议民主为原型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需要容纳多元 主体、开放平台、复杂决策和跨区议事等新内容.因此,必须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寻找新的路 径,而协商民主正与当前解决村民自治的现实困境和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相契合,并能够对村民 自治的运行进行机制重塑,进而推动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
语种:
中文
展开
与狮共舞: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模式——新加坡的基层社会治理及其经验启示
作者:
任路
期刊:
中国农村研究,2016年(01):227-239 ISSN:5161-3827
作者机构:
[任路]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新加坡;政府主导;社会治理
摘要:
正如狮城的经济奇迹一样,新加坡在社会治理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整个社会充满着活力的同时,又保持着高度的秩序,这正是中国社会治理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以至于新加坡经验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参考.当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新加坡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社会治理,与当前中国社会治理格局有某些相似之处.不过,新加坡在政府主导的同时,也强调政府能力、民众意见、社会参与、个体责任和法治社会等要素,由此构成整个社会治理的全部基础.也许新加坡社会治理的成功秘诀端赖于此,这也是中国社会治理所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语种:
中文
展开
协商民主:居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运转机制
作者:
任路
期刊:
东南学术,2014年(5):58-63 ISSN:1008-1569
作者机构:
[任路]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协商民主;居民自治;实现形式;运转机制
摘要:
长久以来,居民自治受制于原有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整体的发展相对缓慢,以行政化为导向的社区管理占据着主导地位,导致自治组织弱化、自治功能萎缩、自治制度空转.居民自治面临“成长的烦恼”和“制度的瓶颈”.不过,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自主空间增大,居民的参与意识增强,制度创新的实践增多,各地涌现出一大批以自治化为导向的社区改革,其中带有“协商民主”元素的居民自治实践最具有启发意义.追根溯源,这些实践是协商民主与居民自治相结合的最新产物,是居民自治遭遇困境后,在实践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结果,更是未来居民自治得以有效运转的重要资源.
语种:
中文
展开
文化相连: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文化基础
作者:
任路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53(4):23-28 ISSN:1000-2456
作者机构:
[任路]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自治文化;文化相连;村民自治
摘要:
肇始于上世纪的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制度形态的存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已经深深嵌入到乡村社会之中.不过,从村民自治的产生来看,它是自生于乡村社会土壤,在上升为国家制度后推行全国,逐步脱离了原有的乡村社会.当村民自治以统一的制度形式遭遇多样的乡土社会时,全国各地为推进村民自治进行了地方性探索与机制性创新.显然,这些探索和创新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植根于乡土社会的自治文化,并将绵延的文化与现代的制度耦合于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逐步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治理结构之中,为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奠定文化基础.
语种:
中文
展开
村民集体毁约的行动逻辑——广东南村的实践表达
作者:
任路
期刊:
中国农村研究,2014年(01):71-73,75-107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武汉 430079;[任路]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村民;集体行动;情境
摘要:
村民集体行动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在国家一社会关系视角下,村民的集体行动是国家权力下乡对于农村社会的冲击所带来的,然而从村民集体行动的丰富实践来看,部分村民集体行动是从村庄内部冲突外溢为抗争性的集体行动,为此,农民集体行动的研究在依循国家到村庄的思路之外,还需要“回归村庄”,探索村庄因素在村民集体行动中的作用,将村民集体行动置于传统文化、权力结构和利益关系所组成的村庄情境中.本文通过对一个村庄的集体毁约事件的观察,认为村庄原初认同中的处境公平是村民集体行动的情境底色,随之而来的话语争夺是村民围绕各自记忆、利益和情理所作的情境诠释,最后的具体行动则是情境化所产生的情境共振的结果,于是,村民集体行动沿着多重情境一波又一波向前推进.
语种:
中文
展开
村民集体毁约的行动逻辑——广东南村的实践表达
作者:
任路
作者机构:
[任路]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会议名称:
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
会议时间:
2012-01-01
会议地点:
中国湖北武汉
会议论文集名称:
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
关键词:
村民;集体行动;过程—事件;情境
摘要:
村民集体行动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在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村民的集体行动是国家权力下乡对于农村社会的冲击所带来的,即所谓的抗争政治,然而从村民集体行动的丰富实践来看,农民集体行动的研究不仅要从国家到村庄进行分析,而且需要从村庄到国家,挖掘村庄的冲突如何演化到抗争性的集体行动。本文通过对客家村落的集体毁约事件观察,依循"过程—事件"和"个案中概括"的分析方法,对村庄内集体行动进行初步的探讨,用"情境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