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行动的形成:一个文化视角的理论模型
作者:
魏海涛
期刊:
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09):56-58 ISSN:2096-1979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
<正>引言滥觞于西方历史的集体行动与社会运动研究业已成为社会学中日趋成熟的学术传统,理论流派分立,学术观点争鸣,蔚为大观。国内对这一学术传统也有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反思。在这一传统影响下,很多国内学者借助不同的视角去探求中国社会转型期不同群体的集体行动,分析其形成条件、动员过程与后果。具体来看,社会运动研究中以理性主义为代表的资源动员论和结构主义为代表的政治过程论对中国集体行动研究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是国内集体行动研究的
语种:
中文
展开
集体行动的形成:一个文化视角的理论模型
作者:
魏海涛
期刊:
社会学评论,2019年7(4):75-87 ISSN:2095-5154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魏海涛]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集体行动;文化;框架化;规范系统;工具箱;1922年安源大罢工
摘要:
借鉴文化社会学理论,本文尝试厘清与批判社会运动研究的文化面向,并提出一个文化的理论模型来解释集体行动的形成过程。主流框架建构论强调集体行动动员的思想观念基础。然而,它却走向了忽视结构约束的意志决定论,文化仅仅成了集体行动参与者策略动员的工具箱资源。基于此,本文引入经典社会学中文化作为规范系统的观念,将其概念化为集体行动形成过程中的结构性因素。这一理论模型认为集体行动是特定制度情境下作为规范系统的文化与作为工具箱的文化互动共生的产物,阐述了两者互动过程中的理论机制。本文以这一理论模型为参照框架,重新审视了裴宜理1922年安源大罢工的研究。最后反思了这一理论模型。
语种:
中文
展开
乡村潜规则形成的惯例化——湖北HL艾滋病村庄的实践
期刊:
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6):85-91 ISSN:1001-4527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湖北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徐晓军; 魏海涛]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乡村潜规则;艾滋病;惯例化
摘要:
乡村精英通过对政策的选择性解释与灵活的示范策略,在反复的实践行动中,使社会群体间偶然的示范一回应行为模式化为乡村的潜规则。与学界提出的制度“变通”和“通变”机制不同,这些潜规则的形成和维续过程嵌入村庄内生的秩序之中,是乡村非正式制度的衍生物,只对特定的群体起规范作用,有着明显的组织和群体边界,也不可能转化为正式制度。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