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衔接层域的小微权力监督研究
作者:
徐勇;吕进鹏
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60(2):9-14 ISSN:1000-5242
作者机构:
[徐勇; 吕进鹏]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官民衔接;小微权力;监督
摘要: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由多个层级构成、各个层级相互联结的体系。官民衔接层域,既是国家治理的重点,又是国家治理的薄弱点。官民衔接层域的小微权力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形态,它存在于官民之间,具有正式体制性权力难以监督而民众又无法监督的特性。这种特性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治理体系结构化产物。进入现代,国家权力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官民衔接层域的治理结构延续下来,其利弊也因此存续,并有了新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微权力迅速扩张,与此相应的是监督体系尚不健全、监督成效有限、小微权力腐败等问题突出。为此需要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有效制约小微权力,以破解官民衔接层域的治理结构难题。
语种:
中文
展开
推动文化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村文化振兴
作者:
徐勇
期刊:
农村工作通讯,2019年(02):55 ISSN:0546-9503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摘要:
<正>通过乡村文化振兴,赋予乡村生活以幸福感、快乐感,促进形成振兴乡村的活力和动力。要通过文化供给侧改革,为人们提供增量优质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一是文化供给主体要一主多元,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多元配合的有效供给体系。农村文化公共性愈来愈强,只有政府才能满足农村人口公共文化的需求,并能充分体现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二是文化供给内容的多层次性。乡村文化蕴含着农业文明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其重
语种:
中文
展开
以服务为重心:基层与地方治理的走向——以日本为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
徐勇
期刊: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36(1):98-103 ISSN:1000-260X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湖北 武汉,430079;[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基层治理;地方治理;以服务为重心;日本;治理走向;治理体系
摘要:
基层与地方治理是与民众日常生活最为接近的治理层次,其内容和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日本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后,基层与地方治理的走向表现为以服务为重心,形成了健全的服务体系。一是治理重心下沉,基层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二是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服务意识日益增强;三是基层自治组织发挥日常生活的服务功能;四是以服务为重心的基层与地方治理的运行保障机制健全。这一治理导向转变的重要条件是:福利国家、民主体制和集团文化。日本的基层与地方治理走向对于正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有诸多启示,包括重心下移、均等服务、体制保障等。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增强基层与地方治理的服务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完善服务的需求。
语种:
中文
展开
新中国70年农村复合制基本单元的创立与变迁
作者:
徐勇;罗丹
期刊:
东南学术,2019年(5):10-17 ISSN:1008-1569
作者机构:
[徐勇; 罗丹]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基本单元;农村变迁;复合制单元
摘要:
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构成是社会形态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标志。产权是社会组织单元的基础。传统社会时期,乡村社会以私有个体经济为主,家户是基本的产权单元和治理单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农村社会基本单元开始呈现出由单一制向复合制演进的趋势。集体化时期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社队体制,这是集体分级所有的一元复合。农村改革形成了村集体所有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双重复合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法治国的推进和农村三权分置的实行,农村基本单元呈现出村、户、个人的多重复合。复合制的基本单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依据中国国情,对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重要探索,有助于充分调动各个产权主体的积极性,实现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共同进步的有机衔接。
语种:
中文
展开
乡村振兴研究·论现代化中后期的乡村振兴
作者:
徐勇
期刊:
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2):36-41 ISSN:1000-4769
作者机构:
湖北文理学院政法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勇] 湖北文理学院
关键词:
现代化中后期;乡村振兴;工农协调;城乡融合;区域平衡
摘要:
乡村振兴是中国现代化进入中后期之后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要从工农协调、城乡融合、区域平衡的视角理解乡村振兴。在工农协调共进中,不仅要有'世界工厂',更要通过乡村振兴,成为'世界农场';在城乡融合发展中,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城市,更要通过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的农村;在区域平衡发展中,不仅要有发达的中心城市群,更要通过有针对性的乡村振兴,促进边缘区域有特色的发展。
语种:
中文
展开
祖赋人权:源于血缘理性的本体建构原则
作者:
徐勇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CSSCI(1):114-135 ISSN:1002-4921
作者机构: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祖赋人权;血缘关系;中国理性
摘要:
理性是人们在自己生命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意识。中国人在长期历史实践活动中产生出中国理性。中国经历无数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血缘关系,中华民族因此自称为"炎黄子孙",并形成中国特有的血缘理性。作为血缘关系的祖先是人的生命的来源,由此构成血缘理性的本体原则——"祖赋人权",即因为祖宗而赋予同一血缘关系的人的存在与行为的合理性和依据。血缘理性的第一法则是生命、财产、规则的起点同等性;第二法则是年龄、性别、身份的过程差等性;第三法则是位置、权力、责任的关系对等性。三个法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链条。与"天赋人权"内含的社会与国家的二元对立不同,"祖赋人权"内生的是社会与国家的共生共荣关系,形塑的是命运共同体意识。随着时代进步,血缘理性需要转换和提升,但其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基因的重要元素,内在的价值值得在扬弃中汲取。
语种:
中文
展开
两种依赖关系视角下中国的“以文治理”
作者:
徐勇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4):94-9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文治武功;规范行为;理想境界;关系视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效治理;人心
摘要:
以文化人心,推动社会的有效治理,是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特点.在长期历史上,国家治理的理想境界是"文治武功",对内以文化人心,人们自觉依据规范行为,而无须外在的强制,从而实现"皇帝无为天下治".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今,以文化人心,通过文化进行治理,仍然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详细
语种:
中文
展开
实证思维通道下对“祖赋人权”命题的扩展认识——基于方法论的探讨
作者:
徐勇
期刊:
探索与争鸣,2018年(9):42-48,57 ISSN:1004-2229
作者机构: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
关键词:
祖赋人权;天赋人权;实证思维
摘要:
"祖赋人权"这一命题提出后引起一些不同看法,在相当程度上是思维方法的差异。政治学研究主要有两种思维方法,一是规范,一是实证。实证思维注重从事实出发,事实先于价值。作为可以进行学术研究的事实,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事实现象。实证思维主张理解先于评价,注重解释。首先强调"是什么",存在先于合理;接下来还需要追问"为什么",即存在的"合理性"。如果第一步是经验实证的话,那么第二步就是逻辑实证。在实证思维看来,历史是一个过程。作为事实对象的"他我"先于作为研究者的"自我"。实证思维注重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形成归纳性概念,它与根据理念形成的建构性概念有所不同。
语种:
中文
展开
自治为体,法德两用,创造优质的乡村治理
作者:
徐勇
期刊:
治理研究,2018年34(6):7-9 ISSN:1007-9092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乡村治理;自治;基层基础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治理体系;农村;先行者;单要素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是一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的过程.我国改革从农村开始,40年来农村发生了重大变化,乡村治理正在由单要素向多要素相结合的高级形式转变.发源于浙江桐乡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是这一转变的先行者.
语种:
中文
展开
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中发挥作用的协商机制
作者:
汤玉权;徐勇
期刊: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40(4):1-6 ISSN:1001-8182
作者机构: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汤玉权; 徐勇] 广西大学
关键词:
统一战线;基层协商民主;协商机制
摘要:
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中具有重要优势与地位。但实践中这种作用的发挥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协商主体不明确、协商平台不充分、协商规则不配套、协商内容不确定、协商成果难以转化等。针对于此,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机制,具体包括:协商主体的评审机制、协商议题确立机制、协商程序保障机制、成果转化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综合机制"。
语种:
中文
展开
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作者:
张文显;徐勇;何显明;姜晓萍;景跃进;...
期刊:
治理研究,2018年(06):5-16 ISSN:1007-9092
作者机构:
1. 中国法学会;2. 浙江大学;3.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4.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5.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自治;法治;德治;基层社会治理;桐乡经验;新议程
摘要:
自2013年起,浙江省桐乡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自治、法治、德治合一("三治合一")的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实践。经过数年努力,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品牌,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并被中央政法委定位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方向。为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2018年9月20-21日,浙江大学、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嘉兴市委市政府、桐乡市委市政府等联合主办了第二届"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高峰论坛"。国内十余位社会治理研究知名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本期刊发一组笔谈纵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六位教授紧紧围绕"桐乡经验"对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意义,"三治"的内涵和相互关系,"三治"结合乃至融合如何可能、"三治融合"研究的新议程等重大问题进行研讨。我们期待他们的论述对于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伟大事业有所裨益。
语种:
中文
展开
历史延续性视角下中国农村调查回眸与走向——再论站在新的历史高点上的中国农村研究
作者:
徐勇
期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58(3):108-116 ISSN:0257-2834
作者机构: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农村研究;社会调查;农村调查;历史延续性
摘要:
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传统农业文明国家向现代工业文明国家的历史大转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历史转变中的焦点问题,为了解决问题产生了各种调查。20世纪的中国农村调查主要特点有: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土地问题调查是一根主线;在农村调查中建立起"民族自觉"和"调查自觉";采用多种调查方法,产生多种不同的观点;在调查中产生和强化本土意识,开始建立本土化理论。20世纪的中国农村调查也有其历史局限性。进入21世纪,中国不仅要完成农业文明国家向工业文明国家的转变,而且要实现由一个地区性大国向世界性大国的变革,由此对农村调查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期待。在21世纪农村调查中,要加强基础性、学理性、区域性、系统性、主体性、传承性和比较性调查。
语种:
中文
展开
民主与治理:村民自治的伟大创造与深化探索
作者:
徐勇
期刊: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4):28-32 ISSN:1005-6505
作者机构:
[徐勇] 湖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民主;治理;村民自治
摘要:
村民自治是农村改革进程中党领导下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它发源于村民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村民自治上升为国家制度,导入到现代民主的轨道。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也是现代民主元素不断增多的过程。进入21世纪,村民自治被置于乡村有效治理的体系之内,成为治理有效的重要基础。对于村民自治而言,民主与治理并不是分离和对立的。无论是基层民主,还是有效治理,最终都要体现为广大村民根本利益的实现,都要求作为政治主体的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在有效治理的指引下,村民自治日益深化,不断充实内容,探索多样化的形式。
语种:
中文
展开
“关系权”:关系与权力的双重视角——源于实证调查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作者:
徐勇
期刊:
探索与争鸣,2017年(7):30-35 ISSN:1004-2229
作者机构: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关系(Guanxi);关系(relationship);权力;政治社会学
摘要:
“关系权”这一概念包括两个方面:关系即权力;权力在关系中.前者是对借助特殊关系获得特殊权力的现象的概括;后者是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强调权力在互动关系中运行.血缘关系和农业文明是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底色.从实证调查看,传统农民并非孤立地存在.其生产生活必须借助关系而进行,由此形成“关系社会”,并孕育出“关系政治”.私人领域的人际关系与公共领域的社会关系相互重合和延伸,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特点,以至于在现代社会生活仍然大量存在借助特殊关系获得特殊权力的现象.“关系权”的重要特点是主体并不直接占有,而是借助关系获得权力资源,因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权力,犹如“话语权”.将“关系权”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可以理解权力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运行过程和互动关系.
语种:
中文
展开
加强教育实证研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第二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专题论坛”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联席会议”成果览要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编辑部;郭戈;刘贵华;马宪平;朱旭东;...
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35(3):18-36 ISSN:1000-5560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编辑部] 华东师范大学.;[郭戈] 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刘贵华]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马宪平] 《中国教育学刊》编委会.;[朱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教育理论;教育科研;实证研究
摘要:
一、前言
2016年10月29-30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专题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有关高校教育科学学院(学部)、各省(市、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各教育类期刊、媒体等千余人参加了论坛.一个主要讨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大会能吸引上千报名者参加,这在教育学术界的活动中是十分罕见的,可见人们已经越来越接受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中国的教育研究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本次举办的教育实证研究论坛,有助于共同扭转长期以来对教育研究的不信任,共同推动教育科学的繁荣发展.本次论坛聚焦于具体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16位嘉宾和专家提供的高水平实证研究案例,向与会者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教育实证研究应该“收集何种数据”“如何收集数据”以及“如何分析数据”等问题.
语种:
中文
展开
历史延续性视角下的中国道路
作者:
徐勇;亢晓妮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7年38(2):5-20 ISSN:0252-9203
通讯作者:
Xu Yong
作者机构:
[徐勇] Cent China Normal Univ, Ctr Chinese Rural Studies, Wuhan, Peoples R China.
通讯机构:
[Yong, X ] ;Center for Chinese Rural Studies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关键词:
中国道路;历史延续性;制度化;农耕文明
摘要:
中国道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其鲜明的特点是历史延续性而不是断裂性,而延续性的主要力量在于内在的动力与活力。与西方中心主义和"在中国发现历史"的范式不同,在比较中发现中国的分析范式将中国与同一时空下的世界相应国家进行长时段比较,以发现中国道路历史底蕴中的积极元素,否定长期流行的中国停滞论。从世界历史进程看,推动创造出世界上最为灿烂的农业文明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农耕国家内部。这种动力不是那种瞬间的"爆发力",而是一种可持续的制度化动力,主要包括自主性的家户农民、内生性的政府能力和调适性的国家治理。中国发展在"持久性变革"主旋律之外,也有不可忽视的"周期式变动"的副线。其深刻的根源同样隐藏在农耕国家的内在基因之中,包括制度粘性、官僚惰性和权力任性等。历史延续性为近代以来的中国以创新性的革命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并由此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尽管这一道路仍然是未了的接力过程。
语种:
中文
展开
两种依赖关系视角下中国的“以文治理”——“以文化人”的乡村治理的阶段性特征
作者:
徐勇
期刊:
学习与探索,2017年(11):59-63 ISSN:1002-462X
作者机构: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依赖关系;以文治理;“以文化人”;乡村治理;国家治理
摘要:
“以文治理”是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特点.不同的社会形态产生不同的文化,并发挥相应的治理 功能,具有阶段性特征.传统中国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社会形态表现为“人的依赖关系”,形成了以人伦为中 心的文化习俗.运用文化习俗进行“以文治理”具有内生性、民间性和生活性的特征,并表现为以家庭为栽 体,以乡贤为榜样,以官员为表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了传统的“人的依赖关系”,形成了普遍的社会交 往,物质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但市场经济特有的“物化”社会倾向开始出现,需要通过“以文治理”“以文化 人”加以克服.现阶段的“以文治理”要借鉴传统,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生活化,发挥家庭、乡 贤的作用,高度重视超越血缘地缘的公共文化建设.
语种:
中文
展开
从中国事实看“东方专制论”的限度——兼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东方政治论断的辨析与补充
作者:
徐勇
期刊:
政治学研究,2017年(4):15-22 ISSN:1000-3355
作者机构: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事实;东方;专制;限度
摘要:
长期历史以来,西方一些学者将“东方”作为一个无差别的整体,并将东方国家政治都简单归之于“东方专制主义”概念框架之中。尽管这一观点受到理论批判,但仍然需要基于中国事实加以纠正。马克思恩格斯从政治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角度,已注意到东方国家内部的经济社会基础是有差异的,并会对政治产生不同的反应。只是其囿于对事实的认识有限未能充分展开,甚至出现后人不恰当的运用而造成了政治偏见。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专制主义”论断的两大基础——一是治水,一是村社,主要掌握的材料是印度等东方国家,而在遥远的中国有着自己的特点。除了国家治水以外,中国还存在大量自愿联合的基层治水。中国农村很早就超越村社制,以家户为农村基本组织单元。基层治水与家户制度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农业一文明,而且塑造了主动、积极的自主人格,使得基层社会内产生着活力与动力,并对国家政治产生积极影响。传统中国没有像其他东方国家陷入消极停滞奴役状态,即与此相关。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寓法于治”与内生型法治
作者:
郝亚光;徐勇
期刊: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38(2):84-92 ISSN:1005-9245
作者机构:
[郝亚光;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基层治理;寓法于治;内生型法治;治理现代化
摘要:
法治中国包括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其中法治社会是基础.只有将法律制度寓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之中,将法律制度条文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践行为和生活方式,法治社会才有牢固的根基.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社会及其行政社会基础,中国基层治理缺乏法治的元素,其治理方式主要依靠“礼治”和“力治”.尽管由外向内引进了法治观念,从上到下开展了“普法活动”,但法治难以落地.文本通过对湖北恩施州的“律师进村、法律便民”实践的调查,发现法治不仅是国家建设的目标,并已成为基层治理内部的需要,且通过一系列机制将法治寓于基层治理过程之中,开辟出一条内生型法治道路.
语种:
中文
展开
再建民主——“基层政治与乡村管理”栏首语
作者:
徐勇
期刊: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39(6):53-54 ISSN:1001-8182
作者机构: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中国政治学会;湖北省政治学会;[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民主”;乡村管理;基层政治;现代政治生活;“再见”;学术研究;话语;治理
摘要:
<正>再建民主,而非"再见"民主!近几年,"民主"在学术研究中的命运出现强烈反差,由一时热议"民主是个好东西"到"人皆羞说于民主"。讨论民主不仅不理直气壮,且羞羞答答,甚至视之为贬义。学界有人提出要以"治理"的话语替代民主话语,将治理与民主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民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只是,民主犹如空气,平时无感觉,稀薄时可贵,没有会窒息。在社会转变中,民主更是一束圣火,照亮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