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财政:基层化缘行为及其解释
期刊: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58(02):5-15 ISSN:1001-9162
作者机构:
[田先红]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化缘;弹性财政;基层治理;技术治理;财政政治学
摘要:
化缘是中国地方和基层治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化缘行为的产生和重复出现,有着深厚的体制性、结构性根源。弹性财政为基层化缘行为提供了体制空间。弹性财政体制契合了基层治理不确定性、非规则性的需求,维系了基层治理的灵活性。然而,过度蔓延的化缘行为,强化了基层对上级的依附性,并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近年来,国家大大强化了技术治理手段在财政体制中的运用,推动财政体制从暗箱、模糊、复杂向透明、清晰、简单转变,提升财政体制的理性化水平。国家不断硬化财政约束,不仅使基层化缘遭遇越来越大的瓶颈,而且刚性财政体制与基层治理的灵活性需求之间存有难以调和的矛盾。在基层社会仍然存在大量不确定性、非规则性的条件下,如果消除基层政权灵活应对的空间,且又不为其提供可支配的、制度化的"活钱",那么基层治理可能陷入更深的困境。对中国基层化缘行为与基层政治、国家治理之间关联机制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开启基于中国实践经验的财政政治学研究的新空间。
语种:
中文
展开
多维视野中的乡村振兴(笔谈)·乡村振兴的数字化治理技术支撑
期刊:
西北民族研究,2020年(2):62-63 ISSN:1001-5558
作者机构:
[田先红]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乡村振兴;数字化;治理技术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离不开数字化治理技术的支撑.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乡数字鸿沟日益加大.城乡数字鸿沟表现为城乡之间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新型信息技术利用等多个方面的差距.城乡数字鸿沟可能进一步扩大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文化差距以及生活水平差距.当前,无论是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乡村社会结构现状、农民现实需求等角度来看,数字化乡村治理技术支撑对于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种:
中文
展开
疫情中的村庄社会排斥及其多元化治理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的观察
期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20(05):40-46 ISSN:1671-0398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农村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9;[田先红]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熟人社会;重大疫情;生活共同体;村庄社会排斥;新冠肺炎疫情
摘要:
在疫情暴发期间,村庄社会排斥表现为拒绝与解除隔离的村民交往、采取过火的封户措施、举报被隔离对象的正常行为和强制劝返外地人员等。村庄社会排斥的形成机制包括触发机制、共情机制、信任机制和管控强化机制;经由这四种机制,疫情的不确定性风险被不断放大,使得村民对他人产生更为严重的社会排斥;村庄社会排斥影响了村庄共同体的团结,加剧了村庄共同体的裂痕。为减少村庄社会排斥和歧视,提出未来应该通过基层政府、村庄社会和村民个体等多元主体进行协同共治,形成治理合力,不断提升社会成熟度。
语种:
中文
展开
从结果管理到过程管理:县域治理体系演变及其效应
期刊:
探索,2020年(04):26-36 ISSN:1007-5194
作者机构:
[田先红]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
关键词:
结果管理;过程管理;县域治理
摘要:
近年来,在县域治理体系中,结果管理模式弱化,过程管理模式凸显。这一转变是宏观央地关系变化在县域治理体系中的投射。上级政府试图通过过程管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县域政府的自由裁量权被削减、自主行政空间被压缩。县域治理体系的演变强化了县域治理中的问责导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进县域治理的规范化、缓和县域干群关系,但也导致县域政府的自主性、县域基层干部的情感体验、县域治理的自主空间以及县域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转站的角色被弱化。县域干部疲于应付自上而下的各种治理事务,可能会采取形式主义、懒政怠政等消极避责行为,以规避政治风险。如何在过程监管与调动干部积极性之间取得平衡,仍然是我国县域治理面临的难题。为激发县域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应适当赋予县域政府一定的自主权,进一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他们创造干实事的氛围与制度环境。
语种:
中文
展开
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治理:挑战与应对
期刊:
人民论坛,2020年(6):100-102 ISSN:1004-3381
作者机构:
[田先红]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大数据;地方政府;数字社会;数据集成
摘要: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涌现,人类社会呈现出鲜明的数字特征。数字社会最显著、最深刻的变化就是社会运行过程的数据化。这给我国地方政府的传统决策模式、数据采集手段、数据孤岛现状带来挑战。构建大数据驱动的地方政府治理体系,需要加强统筹规划、提升大数据集成、树立大数据思维、加强主干数据库建设、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恪守技术伦理。
语种:
中文
展开
总体性扶贫模式的优势、局限及其破解路径
期刊:
人民论坛,2020年(2):36-37 ISSN:1004-3381
作者机构:
[田先红]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总体性扶贫;脱贫攻坚;贫困户
摘要:
总体性扶贫是扶贫主体从生产、生活、家庭和福利等方面为贫困农民提供全方位保障的一种扶贫模式。它改变了以往"输血"式扶贫导向,增强了为贫困户"造血"的功能,契合了贫困户家庭生产周期和家庭发展需求,既可维系家庭生活的完整性,又可保持农村社区的活力,避免村庄的凋敝和空心化,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但总体性扶贫也面临诸多瓶颈,可从强化扶贫企业社会责任、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和加强扶贫企业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总体性扶贫模式。
语种:
中文
展开
政党如何引领社会?——后单位时代的基层党组织与社会之间关系分析
期刊:
开放时代,2020年(02):118-144 ISSN:1004-2938
作者机构:
[田先红]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政党;社会;引领;中国共产党;后单位时代
摘要:
与已有成果多运用\"政党组织社会\"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与社会之间关系不同,本文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与社会之间关系纳入\"政党引领社会\"的分析框架之中。特定的社会结构为党组织引领基层社会的路径和方式提供了社会基础,而党也通过其组织架构、制度安排、意识形态和行为策略对社会予以重组与再造。在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相互交融、渗透的过程中,党的引领功能得以实现。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的机制表现为政治机制、组织机制、吸纳机制和服务机制,它们分别构造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凝聚力和回应力。在新时代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应该找准党建的基本单位,吸纳积极分子参与,使党组织真正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之中。
语种:
中文
展开
多维视野中的乡村振兴(笔谈)
作者:
杨华;陈奕山;张慧鹏;何绍辉;董磊明;...
期刊:
西北民族研究,2020年(02):53-69 ISSN:1001-5558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武汉430072;中山大学华南研究中心,广州510275;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长沙410003;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北京100875;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武汉430074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兴旺;乡村干部;乡土文化;法治保障
摘要:
乡村对中国而言,是一种印刻在情怀脉络之中的人文底蕴。但是,它又绝不只是一种情怀,不只是人们偶尔厌倦了都市的繁华后寄托乡愁的地方。毕竟,在可预见的相当长历史时期内,仍有数亿人依赖或部分地依赖它,实实在在地过生活。世上固然不乏专注工商而任由乡村空疏之国,然而,中国有14亿人口,这是它作任何战略性选择都绕不开的前提。14亿人命系于工商,且不说粮食、生态安全,至少是超出了今人所能想象的世界市场容量(更不用说中国可能在此容量中的分量)。如此说,非指中国乡村不要工商,而恰恰是有了厚实的工商基础后,让乡村成为可供数亿人安居乐业、有尊严地可进可退之所,极端重要。乡村振兴,正是我国审时度势所作出的顺应新时代所需的战略选择。乡村要振兴,在物质上,产业要兴旺,生态要宜居,生活要富裕,自是不在话下的事情,而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等\"软件\",亦必不可缺。既然乡村振兴本是多维、多层之立体事业,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思索进益之策,无疑就是其题中之义。不过,现代知识生产,终归是(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讲究术业有专攻的。因此,唯以问题为导向,依仗多学科专业分析,汇融多维视野为一整体,凝聚智力,方能更有效地推进见识,真正助力社会之实践。为此,本刊邀请十余位对乡村问题素有研究的中青年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就乡村振兴所涉思维方式、产业发展、经济组织、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社会治理、干部角色、乡土文化、边疆和民族地区特点以及法治保障等问题,开展一场主题笔谈。其理论视野各异,问题意识则无疑相通。有心、有志于乡村振兴之业者细阅之,当各有所获。
语种:
中文
展开
再造秩序:“元治理”视角下城市住宅小区的多元治理之道
期刊:
社会科学,2020年(10):94-106 ISSN:0257-5833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重庆大学法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田先红] 华中师范大学;[张庆贺] 重庆大学
关键词:
治理失灵;元治理;多元共治;政府补位;政府协调
摘要:
在城市住宅小区中,由政府、市场、社会等不同主体协商互动形成的多元治理模式时常陷入治理失灵的困境.住宅小区治理失灵主要由治理主体缺位、治理主体关系失衡所致.在"元治理"理论视角下,克服治理失灵需要在治理中"找回国家",发挥国家和政府在治理中的主导地位.政府"元治理"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补位",政府通过再造治理主体,重构多元共治体系;二是"政府协调",政府设立职能机构专门负责住宅小区治理,以构建多元主体协商平台,协调治理主体关系.这两方面的本质都是强化政府在住宅小区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发挥政府"对治理进行治理"的"元治理"功能,从而确保住宅小区建立有序高效的多元共治模式.
语种:
中文
展开
地利分配秩序中的农民维权及政府回应研究——以珠三角地区征地农民上访为例
期刊:
政治学研究,2020年(02):90-103 ISSN:1000-3355
作者机构:
[田先红]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抗争政治;利益政治;维权行动;地利分配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珠三角地区因征地历史遗留问题而导致的农民集体维权事件处于高发态势。尽管不少征地案件存在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但支撑农民的集体维权行动的根本动力,实际上是他们对地权增值的再分配主张。在维权过程中,农民以宗族为动员基础,以重新分配地利为主要目标,并采取了"挟""闹""诉"和"谋"等行动策略。地方政府则采用了"开口子""给票子""定调子"和"补漏子"等回应性治理策略。农民和村集体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原本属于利益博弈的问题,但是农民通过维权方式将利益博弈问题转化为民生问题和权利话语。村庄微观政治通过信访渠道进入宏观政治领域。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层不仅要“表格”,更要“口罩”
期刊:
清风,2020年(05):19-19 ISSN:1674-8549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疫情防控;信息通报;表格;形式主义;肺炎;基层
摘要:
<正>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迎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疫情防控效果在短时间内得以彰显。然而,据笔者多渠道了解发现,当前一些地方在疫情防控中也存在形式主义问题,疫情防控变异为"表格防疫"。形式主义的首要表现就是文牍化倾向。信息通报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报是否及时关系到疫情防控的成败。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之后,各地政府就开始要求基层上报各种信息。然而,我们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将疫情防控转变成了填表格、报信息的文牍化工作。
语种:
中文
展开
项目下乡中多元化乡村治理主体、机制及效能——基于四川S市村民议事会的经验研究
期刊: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04):5-15 ISSN:1674-6627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田先红]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项目制;技术治理;村民议事会;多元化治理
摘要:
项目制的理性化、专项化和技术化使其面临着与复杂、多元乡村社会的对接难题。地方政府试图通过村民议事会等多元化乡村治理方式来解决项目下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但村民议事会本身具有很强的技术理性,内蕴着一整套复杂的程序技术,呈现为新型技术治理样态。多元化治理陷入技术化的困境,导致严重的“技术依赖症”,提高治理成本,消解治理效能。以村民议事会为代表的多元化治理是项目制治理技术系统的构成部分。它寄希望于以更为复杂的技术系统来解决既有治理技术的难题,本质上仍然是技术治理思维的延续。
语种:
中文
展开
国家与社会生活:农民上访的一种理论解释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2019年(4):35-50 ISSN:1006-4583
作者机构:
[田先红]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
关键词:
生活政治;抗争政治;农民上访;国家
摘要:
在转型中国农村社会中,伴随国家权力的介入及传统权威的衰弱,村庄生活共同体走向式微,由日常生活矛盾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行为普遍发生.信访制度成为村庄边缘人借以抗争主流社会的武器,为他们的抗争行动创造了“政治机会结构”.应对边缘人的挑战成为村庄治理中的“剩余”问题.国家通过信访体制吸纳村庄生活政治.国家塑造农民上访行为的三种机制呈现为激发机制、吸纳机制和再生产机制.基于生活政治的视角研究农民上访行为不仅有助于深化和拓展学界对“国家如何塑造农民抗争”这一问题的理解,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反观国家.
语种:
中文
展开
条块体制下县域政府的动员机制——以A县阶段性重点工作为例
期刊:
求索,2019年(6):103-110 ISSN:1001-490X
作者机构:
[田先红]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条块体制;阶段性重点工作;动员机制;县域政府
摘要:
条块关系掣肘是中国政府治理必须克服的一个难题。阶段性重点工作为我们重新审视县域政府、理顺条块关系、推进县域治理提供了一扇窗口。县域政府为了推动阶段性重点工作落地,以县域党政体制为载体,通过纵向与横向一体化动员,综合采用正向激励、逆向激励、行政包干和政治仪式等动员手段,使县域内各"条线"部门和"块块"组织达至协同与整合。发达地区县域政府动员机制与中西部地区县域政府动员具有共性,但其在动员的频率、强度和广度等方面又具有独特性。县域政府动员形成的一体化治理模式具有快速、高效等优势,是理解县域治理方式的一个重要维度。
语种:
中文
展开
联村制度与基层政府动员——基于浙江省A县的经验研究
期刊:
长白学刊,2019年(5):92-100 ISSN:1003-5478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田先红]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联村制度;基层政府;动员
摘要:
在乡村治理体系的末梢,国家政策常常面临着“最后一公里”难题。在乡政村治的背景下,基层政府如何保持其对村庄的整合和动员能力,不仅关系到国家政策执行如何落地,而且关乎乡村社会秩序稳定。联村制度是应对“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制度安排。在联村制度框架内,基层政府通过常规动员、运动式动员、嵌入式动员和仪式化动员等方式,较好地实现了其对乡村社会的管理,既能够维持乡村社会秩序,又能够较好地确保其治理任务尤其是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联村制度不仅构成了我们理解发达地区县域治理的重要视角,而且是我们理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语种:
中文
展开
城市社区中的情感治理:基础、机制及限度
期刊:
探索,2019年(6):160-172 ISSN:1007-5194
作者机构:
[田先红]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张庆贺] 重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城市社区;情感治理;原生型情感治理;工具型情感治理
摘要:
情感治理建立在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生态基础之上。治理主体将人情、面子等传统人际交往规则吸纳到治理中来,对维系社区秩序、实现社区善治具有重要作用。情感治理具有原生型情感治理与工具型情感治理两种类型,其中原生型情感治理是基础性的、非策略性的治理机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区情感氛围,同时也能够为工具型情感治理积攒情感资源。工具型情感治理则是将情感资源运用于维稳、拆迁等特殊场景之中,策略化地运用情感来解决问题。将理性与感性、情感与制度、思想与技术更好地结合,是改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的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情感治理既需要治理主体对治理客体的情感关怀,需要责任的承诺,也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更好地予以实践。
语种:
中文
展开
后税费时代的村庄公共权威:路向与选择
期刊:
古今农业,2007年(1):28-37 ISSN:1672-2787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田先红; 刘丽芬]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后税费时代;村庄公共权威;契约关联;路向
摘要:
文章在对农村进行实证调查基础上,以中国现代化作为大背景,采用国家——社会互动关系的分析框架,沿着历时性与共时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路径,探讨村庄公共权威演变轨迹.本文认为,前税费改革时期村庄公共权威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传统型权威主导时期、现代行政型权威兴起及扩张时期和行政型权威固化时期三个阶段.后税费时代的村庄公共权威将朝着去政治化和去行政化方向发展.重构村庄公共权威,需要切实推进村民自治建设,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加大对乡村的财力支持.
语种:
中文
展开
废弃抑或存留:村民组长制的困境与前瞻
期刊: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1):39-41 ISSN:1008-595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武汉,430079;[田先红]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村民组长;村治改革;制度变迁;熟人社会
摘要:
税费改革及农业税取消之后,在财政短缺的压力之下,部分乡村为减少村级支出,出台了撤销村民组长的制度安排。但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实施撤销村民组长这一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条件尚未具备。若勉力为之,则会导致制度变迁成本过高、管理难度加大和组内凝聚力下降等问题。当前中国的村治改革应该以“合村庄、裁村干、留组长”为总体方向,加强组长队伍建设、构建适当的激励机制,同时加大对乡村财政的支持力度。
语种:
中文
展开
废弃抑或存留:村民组长制的困境与前瞻
期刊:
求实,2006年(1):92-94 ISSN:1007-8487
作者机构:
[田先红; 刘丽芬]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430079
关键词:
组长;村治改革;制度变迁;熟人社会
摘要:
税费改革及农业税取消之后,在财政短缺的压力之下,部分乡村为减少村级支出,出台了撤销村民组长的制度安排.但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实施撤销村民组长这一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条件尚未具备.若勉力为之,则会导致制度变迁成本过高、管理难度加大和组内凝聚力下降等问题.当前中国的村治改革应该以"合村庄、裁村干、留组长"为总体方向,加强组长队伍建设、构建适当的激励机制,同时加大对乡村财政的支持力度.
语种:
中文
展开
村治改革:村民组长何去何从
期刊: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17(5):41-44 ISSN:1008-4533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田先红]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组长;村治改革;制度变迁;熟人社会
摘要:
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实施撤销村民组长这一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条件尚未具备.若勉强为之,则会导致制度变迁成本过高、基层治理弱化、村庄本土资源遭受破坏等问题.在农村社会发生根本性变迁之前,"大组长,小村部"的乡村治理模式更有利于农村发展.完善村组制度,健全村级组织,应该坚持村治改革与财力支持双管齐下、现代性与传统性互相交融、思想工作与激励机制相得益彰三大原则.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