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Plinthosol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Basin, Southern China
作者:
Wang, Yongwu;Wu, Tieniu* ;Huang, Jianwu;Tian, Pei* ;Zhang, Hailin;...
期刊:
Water ,2020年12(6):1783 ISSN:2073-4441
通讯作者:
Wu, Tieniu;Tian, Pei
作者机构:
[Wu, Tieniu; Tian, P; Tian, Pei; Huang, Jianwu; Zhang, Hailin; Wang, Yongwu] Cent China Normal Univ, Key Lab Geog Proc Anal & Simulat, Wuhan 430079, Peoples R China.;[Wu, Tieniu] Penn State Univ, Dept Ecosyst Sci & Management, University Pk, PA 16802 USA.;[Yang, Tiantian] Univ Oklahoma, Sch Civil Engn & Environm Sci, Norman, OK 73019 USA.
通讯机构:
[Wu, TN; Tian, P] C;[Wu, Tieniu] P;Cent China Normal Univ, Key Lab Geog Proc Anal & Simulat, Wuhan 430079, Peoples R China.;Penn State Univ, Dept Ecosyst Sci & Management, University Pk, PA 16802 USA.
关键词:
plinthosol;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discriminant analysis;fractal dimension;Middle Yangtze River
摘要: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are ecologically important in arranging vegetation types at various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plinthosol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basi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three plinthosol profiles at Yueyang (YE), Wuhan (WH), and Jiujiang (JU) and tries to reveal the origin of plinthosol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oil hydraulic parameters. Discrimina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plinthosol in the JU profile was of aeolian origin, while that in the WH and YE profiles was of alluvial origin;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varied greatly among these profiles. The proportion of macro-aggregates (>0.25 mm, weight%) in the JU profile (88.2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WH (73.63%) and YE (57.77%) profiles;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JU plinthosol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WH and YE plinthosol; the fact that Dr and Di of the JU profile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YE and WH profiles illustrates the stability of JU plinthosol is better than that of YE and WH plinthosol,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aggregates. The disintegration curves of white vein and red matrix demonstrated a large discrepancy in the JU profile, but these curves showed a similar trend in the WH and YE profiles. The dierences in hydraulic properties might be ascribed to the origin of plinthosol, and the results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 also confirmed this conclusion. This study might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linthosol and shed light on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basin. © 2020 by the authors.
语种:
英文
展开
基于UbD理论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以“地貌”为例
作者:
陈浏妃;黄建武
期刊: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0年(10):17-21 ISSN:1002-2163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黄建武; 陈浏妃]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UbD理论;单元教学;地理核心素养;大概念
摘要:
通过厘清基于UbD理论的单元教学设计的概念及操作流程,分析其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紧密关系,认为基于UbD理论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具有强化核心素养目标指向、显化核心素养达成证据及活化核心素养教学流程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以2019年版的人教版教材"地貌"单元为例,从单元教学背景、教学框架、教学目标、评估证据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探索如何将单元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
语种:
中文
展开
三峡山地沟谷不同坡位土壤水分特征及对降雨过程的响应
作者:
白雨诗;刘目兴
( 刘目兴 ) ;易军;张海林;娄淑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年29(10):2261-2273 ISSN:1004-8227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万金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刘目兴; 张海林; 易军; 白雨诗; 黄建武; 娄淑兰]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三峡山地;土壤水分;降雨响应;日尺度;小时尺度
摘要:
土壤水分是影响地表植被生长发育及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也是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其动态变化能够反映土壤水文过程的信息。基于高分辨率时域反射水分探针和小型气象站连续定位监测,获取2018~ 2019年三峡大老岭地区典型沟谷内坡上、坡中、坡下部位0~ 80 cm范围内各土层含水量及大气降水数据,分析了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在月尺度,日尺度和小时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对降雨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1)月尺度上,土壤水分含量季节性差异明显,春夏季节(5~ 7月)是土壤水分储蓄期,土壤平均含水率为38.40%,夏秋季节(8~ 10月)是水分消耗期,剖面土壤平均含水率仅为35.04%。(2)日尺度和小时尺度,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含量对降水响应存在差异。0~ 40 cm深度土壤对降雨响应较快(响应时间<0.5 h),土壤水分与降雨量变化趋势相似;60~ 80 cm深度土壤对降雨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响应时间滞后0.5~ 3.0 h),且随深度加深,滞后时间呈阶梯式延长。(3)不同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差异明显。随降雨量级由中雨增至大暴雨,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加快,含水量变化曲线与降雨过程同步性增强,响应深度也逐层增加,土壤水分增量变大。(4)不同坡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存在差异,上坡位对中雨、大雨响应平稳,中、下坡位对降水响应强烈,土壤水分增加迅速。产生不同坡位间响应差异的原因是各点微地形差异导致集水面积不同。
语种:
中文
展开
三峡山地不同类型植被和坡位对土壤水文功能的影响
作者:
娄淑兰;刘目兴
( 刘目兴 ) ;易军;张海林;李向富;...
期刊:
生态学报 ,2019年39(13):4844-4854 ISSN:1000-0933
通讯作者:
Liu, M.
作者机构:
[刘目兴; 杨叶; 李向富; 张海林; 易军; 黄建武; 娄淑兰; 王秋月]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通讯机构:
Hubei Province Laboratory for Geographical Process Analyzing and Modeling, Wuhan, China
关键词:
山地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持水性能;坡位;三峡库区
摘要:
土壤层下渗和贮蓄水分的水文功能是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基础.以三峡山地大老岭林区为研究区,采集常绿林、落叶林和草地覆盖下不同坡位的原状土样,测定其饱和导水率和水分特征曲线,分析植被类型和坡位对土壤水分参数和库容的影响.结果 表明:常绿林地的入渗性能最好,饱和导水率为7.80-322.81 cm/d,大于落叶林地(0.33-137.03 cm/d)和草地(0.84-115.80 cm/d);坡位间差异表现为上坡高于下坡.不同样地的饱和含水量差异较小,但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差异明显,草地最大,为20.77%-50.39%;不同坡位比较表现为下坡高于上坡.不同样地土壤水库容量差异较大,由田间持水量得到的库容量占总库容量的百分比以草地最大(63.25%),其次是落叶林地,常绿林地最小;坡位上表现为下坡的田间持水库容大于上坡.饱和导水率与土壤总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与土壤总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和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合以上,草地持水性能最强,利于保蓄水分,常绿林地最弱,更利于水分入渗,补给地下水,下坡位的持水性能强于上坡位.
语种:
中文
展开
武汉城市圈PM2.5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解析
作者:
刘子豪;黄建武;孔德亚
期刊:
环境保护科学 ,2019年45(3):51-59 ISSN:1004-6216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9;华中师范大学 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孔德亚; 刘子豪; 黄建武]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大气污染;时空变化;空间自相关;影响因素;武汉城市圈
摘要:
文章基于2016~2017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站点PM2.5逐时监测数据,主要利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法和空间计量模型,从不同的时空尺度来分析武汉城市圈PM2.5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2016~2017年武汉城市圈PM2.5浓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呈中东部高、西南部低、局地略有突出的分布特征并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城市圈内部各城市PM2.5污染浓度差异明显,且各城市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年内尺度上看,武汉城市圈PM2.5浓度总体上呈"U"字型分布,冬春季污染最为严重,秋季、夏季次之,且4个季节的PM2.5浓度值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空间集聚现象;从影响因素上看,无论是自然环境要素还是社会经济要素均对城市圈PM2.5浓度变化起重要作用,按其贡献强度依次是温度>民用汽车拥有量>风速>能源消费水平>城镇化率>第二产业占比>湿度>节能环保支出,而森林覆盖率和海拔高度对PM2.5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直接效应;从大气污染物本身关系上看,PM10直接作用于PM2.5的浓度变化,且起关键性的作用,CO和NO2则主要是通过PM10对PM2.5浓度间接地产生影响,而O3对PM2.5浓度影响较小且呈负相关关系。
语种:
中文
展开
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的城乡规划与人文地理的教学融合研究
作者:
胡娟;谭悦;王刚;黄建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2019年26(2):45-50,56 ISSN:1006-3862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黄建武; 胡娟; 王刚; 谭悦]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生态文明理论;城乡规划;人文地理;教学融合
摘要:
城乡规划注重"用设计改善人居环境",人文地理更善于"用数据阐释人居环境",二者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以及"数据革命"的到来,传统经验主义的精英式规划将遭遇瓶颈式挑战,城乡规划编制从内容到形式越来越强调数据集成的综合分析,城乡规划学和人文地理学的教学融合发展需求日益明显。通过梳理城乡规划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历史渊源、课程体系构成和教学特色,从两大专业的理论课程、方向课程、技能课程的三大方面提出课程体系融合的基本思路,为城乡规划和人文地理的教学融合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语种:
中文
展开
武汉城市圈PM2.5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解析
作者:
刘子豪;黄建武;孔德亚
期刊:
环境保护科学 ,2019年45(03):51-59 ISSN:1004-6216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9;华中师范大学 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孔德亚; 刘子豪; 黄建武]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大气污染;时空变化;空间自相关;影响因素;武汉城市圈
摘要:
文章基于2016~2017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站点PM2.5逐时监测数据,主要利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法和空间计量模型,从不同的时空尺度来分析武汉城市圈PM2.5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2016~2017年武汉城市圈PM2.5浓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呈中东部高、西南部低、局地略有突出的分布特征并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城市圈内部各城市PM2.5污染浓度差异明显,且各城市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年内尺度上看,武汉城市圈PM2.5浓度总体上呈"U"字型分布,冬春季污染最为严重,秋季、夏季次之,且4个季节的PM2.5浓度值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空间集聚现象;从影响因素上看,无论是自然环境要素还是社会经济要素均对城市圈PM2.5浓度变化起重要作用,按其贡献强度依次是温度>民用汽车拥有量>风速>能源消费水平>城镇化率>第二产业占比>湿度>节能环保支出,而森林覆盖率和海拔高度对PM2.5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直接效应;从大气污染物本身关系上看,PM10直接作用于PM2.5的浓度变化,且起关键性的作用,CO和NO2则主要是通过PM10对PM2.5浓度间接地产生影响,而O3对PM2.5浓度影响较小且呈负相关关系.
语种:
中文
展开
地理师范生地理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作者:
孔惠婕;黄建武;张红雨;张琪;钱永晓;...
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0):50-52 ISSN:1674-9324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钱永晓; 张红雨; 孔惠婕; 苏昊; 黄建武; 张琪]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地理师范生;地理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
地理师范生是未来地理教育工作的从事者,其地理素养水平决定着其地理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将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了地理师范生地理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划分为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以期对地理师范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语种:
中文
展开
地理专业免费师范生自我身份认同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作者:
黄建武;马海娟;揭毅
期刊:
教育现代化 ,2017年4(40):338-341 ISSN:2095-8420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黄建武; 马海娟; 揭毅]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免费师范生;地理;自我身份认同
摘要:
免费师范生政策是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一项重要举措,教师教育应该重视免费师范生"自我身份认同"问题,培养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地理专业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度,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高师地理专业免费师范生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语种:
中文
展开
初中地理探究性实验活动的设计--以"校园小气候的观测"为例
期刊:
地理教学 ,2017年(10):52-55 ISSN:1000-078X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陈实; 肖雪萍; 黄建武]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初中地理;探究性实验;活动设计
摘要:
探究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地理探究性实验活动对于帮助学生实现从"接受性学习"向"创新实践性学习"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初中地理"校园小气候的观测"实验为例,进行探究性活动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地理实践力。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学生认知逻辑的高中地理教材栏目分析——以人教版第四章和中图版第二章为例简
作者:
姜露;黄建武;揭毅
期刊: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年(14):10-12 ISSN:1002-2163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姜露; 黄建武; 揭毅]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高中地理;人教版;认知逻辑;学科逻辑;学科素养;认知发展规律;教学专家;知识内化;地表形态;学科知识结构
摘要:
<正>教材是教育教学专家依据一定科学理论,在充分解读课标的前提下,将与学科素养相关的人类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编排而形成的。教材所体现的逻辑,包括学科逻辑、学生认知逻辑和教学逻辑。深入解读教材逻辑是用好教材的前提。学科逻辑,简而言之,是学科知识结构,主要通过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来;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主要表现为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以及在已知的基础上进行建构。目前,高中地理新教材共有4
语种:
中文
展开
武汉城市圈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作者:
朱怡娟;黄建武;揭毅
期刊:
水资源保护 ,2015年31(2):59-64,94 ISSN:1004-6933
作者机构:
[朱怡娟; 黄建武; 揭毅]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水资源脆弱性;DPSIR模型;熵值法;定量评价;武汉城市圈
摘要:
在分析武汉城市圈水资源脆弱性成因的基础上,基于DPSIR模型建立了评价水资源脆弱性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进一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武汉城市圈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同时将其与湖北省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水资源脆弱性高于湖北省水资源的脆弱性,存在着较多不安全因素。在空间分布上,武汉城市圈水资源脆弱性差异较大,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的趋势。提出了防治水污染、维护和完善水利工程设施、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的建议。
语种:
中文
展开
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社会效益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作者:
徐京京;黄建武
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 ,2015年35(4):157-162 ISSN:1000-288X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资源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黄建武; 徐京京]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耕地资源利用;生态社会效益;补偿标准;安徽省
摘要:
[目的]计算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生态社会效益,为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2000,2005和2010年数据为基础,利用当量因子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计算了历年单位面积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采用社会发展阶段系数对不同等级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现实值进行了计算。[结果]2000,2005和2010年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分别为25 032.31,34 879.15,43 700.38元/hm^2,生态效益比重从2000年的15.53%上升到2010年的21.10%,而社会效益则从84.47%下降到79.90%。2005年低等、中等、高等优质耕地单位面积生态社会效益现实值分别为7 219.69,11 130.42和18 039.25元/hm^2。[结论]单位面积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和现实值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制定单位面积耕地的生态社会效益补偿标准时,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区域耕地质量等级以及该区域人们支付意愿。
语种:
中文
展开
安徽省耕地压力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预测
作者:
徐京京;黄建武;李丹;揭毅;伍晓阳;...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49(4):615-622 ISSN:1000-1190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南京,210046;[兰明灿; 黄建武; 徐京京; 伍晓阳; 揭毅] 华中师范大学;[李丹] 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耕地压力指数;耕地压力;时空分布特征;GM(1,1)模型;安徽省
摘要:
以安徽省1990年-2010年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耕地资源、人数和粮食产量动态变化,根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计算了安徽省及其17个地市耕地压力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时空特征,采用GM(1,1)模型对2011年-2020年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伴随着粮食总量、单产在波动中上升,人均粮食产量也在波动中上升;1990年-2010年,全省耕地压力指数呈现一个倒“W”型,1991年耕地压力显著,1992年-1997年,耕地压力指数在波动中下降,1997年-2003年,在波动上升,2003年上升到1.109 5,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1990年-2010间,皖北地级市耕地压力在降低,中南部地级市呈现增大的趋势,2000年耕地压力达到最大,之后耕地压力有所下降;近20年,马鞍山、芜湖、铜陵、黄山以及安庆耕地压力指数均大于1,耕地承受着较长时间的压力,而合肥和池州耕地压力在不断加大,在2010年耕地压力指数均大于1,耕地压力显著;通过预测分析,在2011年-2020年,全省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会持续下降,而耕地压力在上升,2020年耕地压力明显,耕地压力指数达到1.041 16,基于此,提出了一些减轻耕地压力的建议.全面分析安徽省耕地压力指数时空分布特征,这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减轻耕地压力以及制定保护耕地资源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语种:
中文
展开
荆州市洪灾社会脆弱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研究
作者:
冯滔;李畅;黄建武;石倩;阁承艳;...
期刊: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5年32(9):52-57 ISSN:1001-548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民政部减灾和应急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阁承艳; 李畅; 冯滔; 石倩; 黄建武; 吴江华]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洪灾;社会脆弱性;因子分析;系统聚类;荆州
摘要:
洪灾社会脆弱性评价对于灾区减灾、政府决策与预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利用荆州市社会经济数据,从人口、经济、就业、教育、土地利用与住房条件、交通与通讯、灾害综合管理7个方面32个指标构建洪灾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确定了5个主因子:综合经济因子、农业与人口因子、逃生因子、社会保障因子、住房因子;然后计算各因子得分以及各地区洪灾社会脆弱性总得分;最后,对地区洪灾社会脆弱性进行系统聚类和GIS制图分析。空间分异结果表明:监利县的洪灾社会脆弱性最高;江陵县、公安县、洪湖市、松滋市和石首市为中高社会脆弱性地区;荆州区为中低区;沙市区为最低区。研究成果揭示了荆州地区洪灾社会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有利于进一步的防灾减灾。
语种:
中文
展开
洪灾社会脆弱性熵权法评价及其时间序列分析--以2001-2012年湖北省荆州市为例
作者:
李畅;冯滔;石倩;黄建武;阁承艳;...
期刊:
灾害学 ,2015年30(3):110-117 ISSN:1000-811X
作者机构:
[阁承艳; 陈广平; 李畅; 冯滔; 石倩; 黄建武; 吴江华]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洪灾;社会脆弱性;熵权法;时间序列;傅里叶变换;荆州市
摘要:
利用荆州市2001-2012年社会经济因子,从社会敏感性与社会应对能力出发构建洪灾社会脆弱性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社会脆弱性评价模型,得到荆州市洪灾社会敏感性、洪灾社会应对能力、洪灾社会脆弱性的评价结果;并采用多项式模型线性拟合与离散傅里叶变换对洪灾社会脆弱性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①荆州市洪灾社会敏感性、应对能力、脆弱性呈现极高相关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增长方式,敏感性、社会应对能力呈现上升态势,洪灾社会脆弱性表现为波动上升。②时间序列周期图可以得到洪灾社会脆弱性存在一个3年的周期。③根据敏感性与脆弱性的指数特征,把洪灾社会脆弱性指数划分为4个类型:2001-2006年为低敏感性、低应对能力;2006年为低敏感性、高应对能力;2007年为高敏感性、低应对能力;2009-2012年为高敏感性,高应对能力。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武汉市水资源利用研究
作者:
侯小洁;黄建武;揭毅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48(5):768-773 ISSN:1000-1190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侯小洁; 黄建武; 揭毅]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武汉市;水足迹;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
摘要:
运用水足迹理论对武汉市2005年~2012年水资源消费项目进行计算,并从水资源结构、效益、生态安全及可持续性能4个指标对武汉市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武汉市水足迹在研究时段内呈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各消费项目中农业产品水足迹所占比重最大;(2)武汉市水资源自给能力很强,单位水足迹承载人口能力呈上升趋势,水资源在武汉市国民经济中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对外贡献率较低,且安全状况不容乐观;(3)武汉市水资源利用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语种:
中文
展开
浅议新课改以来地理高考趋势
作者:
李梁辉;黄建武;宋东方;张延兵
期刊:
地理教育 ,2014年(1):71-72 ISSN:1005-5207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430079;[黄建武; 李梁辉; 宋东方; 张延兵]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课改;3+文科综合;题型结构;试题结构;稳定性
摘要:
一、题型结构:变中求稳、稳中求变
1.变中求稳
自从高考实施“3+文科综合”模式以来,地理高考试题结构总体保持较大稳定性.从2004-2013年真题看,题型主要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组成:选择题占44分,非选择题占56分,选择题具体有比较研究、材料解析、等值线判读、地理坐标、地理计算、逻辑推理六种题型;非选择题主要有地理成因、地理特征描述、地理分析与评价、地理名词与地理概念、探究性试题等题型.文综地理在保持题型总体格局不变情况下,却又有一些细微变动,如表1、表2所示.
语种:
中文
展开
近52年来武汉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
曹小雪;黄建武;揭毅
期刊:
江西农业学报 ,2014年(9):80-85+89 ISSN:1001-8581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曹小雪; 黄建武; 揭毅]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气候变化;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武汉
摘要:
利用1961~2012年武汉市气候观测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武汉市52 a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湖北其他站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近52 a来,武汉市降水量总体表现出在波动中略呈上升的趋势,70年代为显著的少雨期,多雨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降水量在1979年发生突变。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明显高于全国和湖北省水平,90年代以来增温尤为突出,并在1993年前后出现了突变点,进入了一个相对偏暖的气候态。日照时数在波动中下降明显,1986年前后是近52 a来的显著突变点。平均相对湿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下降幅度尤其明显,于1977年前后发生突变。武汉市气候变化总体表现出降水略升,气温升高,日照减少,平均相对湿度降低的暖干化趋势。对比其他站点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省暖干化现象明显,武汉是其典型地区。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能源利用的湖北省碳足迹分析#@#@#Analysis of Carbon Footprint Based on Energy Utilization in Hubei Province
作者:
黄建武* ;苏欣欣;揭毅;焦双娜
期刊:
环境保护前沿 ,2013年03(02):56-64 ISSN:2164-5485
通讯作者:
黄建武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
关键词:
能源利用;碳排放量;碳足迹;湖北省 Energy Utilization
摘要: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carbon footprint based on energy utilization in Hubei Province adopting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carbon emissions showed a tendency to increase year by year in Hubei Province.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coal occupied the largest proportion, followed by oil, with natural gas bringing up the rear in the three main fossil fuels,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generated by biomass energy utilization presented a fluctuating downward trend. 2)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Hubei’s total energy use appeared a rising trend in fluctuation, accounting for 0.243 hm2/cap in 2010, with 0.149 hm2/cap more than that of 1990. The carbon footprint density was growing rapidly, which had reached 566.20 t/km2 in 2010, almost three times of the amount in 1990. 3) While the economic value created by carbon footprint per unit energy utilization had been growing unceasingly, intensity of carbon footprint on energy use, namely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GDP, had been declining constantly. That is, the benefits of energy use had been further improving continuously. 4)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Ecological Pressure Intensity of Carbon Footprint (EPICF) indicated that the pressure on natural ecosystem caused by fast-growing economy was increasing. 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arbon footprint of various re-gions in Hubei Province, each of which was increasing in 2005-2010, and carbon footprint of major areas will be further enhanc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Hubei. It is larger than any other district of Hubei province that whether carbon emissions or carbon footprint in Wuhan city.#@#@#摘要: 本文对基于能源利用的湖北省碳足迹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湖北省的碳排放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煤炭的碳排放量所占的比重最大,石油所占比重次之,天然气的碳排放量是三种主要的化石能源中所占比例最小的,而生物质能利用中所产生的碳排放比重呈波动下降趋势。2) 湖北省能源利用的总碳足迹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010年达到0.243 hm2/人,比1990年增加0.149 hm2/人。碳足迹密度增长速度很快,到2010年已达566.20 t/km2,是1990年的将近3倍。3) 单位能源利用碳足迹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不断增加的同时,能源利用碳足迹强度即单位GDP的能耗也在不断下降,能源利用的效益不断提高。4) 碳足迹生态压力计算结果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在不断增大。5) 湖北省各地区间的碳足迹差异很明显,2005年至2010年各个地区的碳足迹均在增大,随着湖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区域的碳足迹还将进一步增大。在各个地区中无论是碳排放量还是碳足迹都是武汉市最大。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