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中国教育家精神与现代教育
作者:
杜时忠;冯建军;刘铁芳;李建华
期刊:
现代大学教育 ,2024年40(01):1-13+111 ISSN:1671-1610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教育家;时代精神;中国教育家精神;教育伦理;超越性;育人之道
摘要: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精神、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不但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精神支柱,而且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基于此,我们不能停留于对具体要求的阐释,必须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正确把握中国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整体特质和时代气息,特别是要同现代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本期的四篇文章分别从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内构性特点、教育家精神的内在理路、教育家与时代精神、教育家精神的超越性向度等视角各抒己见,但又彼此关联,为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培育提供新的思路.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德育意蕴
作者:
杜时忠
期刊:
湖北社会科学 ,2024年CSSCI(01):45-51 ISSN:1003-8477
作者机构:
[杜时忠]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杜时忠] 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的道德功能;民主的道德精神;民主的道德教育;制度德育论
摘要:
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习和实践,要从制度化、法治化拓展到道德化、主体化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理论上具有"三全"特性,同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伦理关系给予了理论回答和相应的制度安排,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精神,主要有人民至上、公益为重、理性植根、平等奠基、权责对称等,它们符合人类普遍的道德理念.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德育;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身就是德育;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好的德育.民主制度之政治上的"好"、道德上的"善"与教育上的"行",三者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贯.
语种:
中文
展开
制度德育论的理论来源、实证依据与实践方式
作者:
杜时忠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62(03):160-169 ISSN:1000-2456
作者机构:
[杜时忠]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制度德育论;有限的制度决定论;制度思维;制度情境;道德—民主能力;“公正团体法”
摘要:
制度德育论有三个理论来源,即历史唯物主义、(有限的)制度决定论和新制度主义,三者的共同点是强调从社会关系和制度结构之中认识人,把握人性和人的本质。多学科的实证研究表明,制度不仅有自己的“思维”,能够代替我们做出重大决定,...展开更多 制度德育论有三个理论来源,即历史唯物主义、(有限的)制度决定论和新制度主义,三者的共同点是强调从社会关系和制度结构之中认识人,把握人性和人的本质。多学科的实证研究表明,制度不仅有自己的“思维”,能够代替我们做出重大决定,而且决定我们的思维习惯,形成制度思维,影响和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制度不仅可能使好人变坏,也可能使坏人变好;制度以制度情境为中介影响乃至决定人的行为,包括道德行为。制度德育论在新时代的实践方式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民主就是最好的制度育德,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道德—民主能力,以“道德两难故事讨论法”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以民主主义的理智方法实施教学,以“公正团体法”把学校建成民主社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弘扬民主、实践民主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重要课题,制度德育论可以为此贡献力量。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教师专业伦理的严格性及其合理限度——一种信任论思路
作者:
杨坚;杜时忠
期刊:
教育学报 ,2023年19(03):52-64 ISSN:1673-1298
作者机构:
[杜时忠]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武汉 430079;[杜时忠]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省学校德育研究中心,武汉 430079;[杨坚]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教师专业伦理;严格性;信任;不伤害原则;互惠正义原则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教师专业伦理的严格性逐渐受到质疑。“特殊性”思路基于教师专业的特质为教师专业伦理的严格性进行辩护,却导致教师承担无限道德义务,缺乏道义正当性。“普遍化”思路强调教师作为道德常人的一面,却忽视教师专业的制度主义背景。信任论思路则以信任是师生关系的构成性要素为基础,对教师专业伦理的严格性进行论证:基于不伤害原则,教师应该服从比日常道德更严格的行为规则,以避免对学生造成可能的伤害;基于互惠正义原则,教师伦理共同体应该通过制订和维持严格的专业伦理规范来获取学生、家长和公众的信任。同时,教师专业伦理的严格性应该以不伤害教师的权利和保证教师获得公平回报为合理限度。
语种:
中文
展开
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逻辑层次及德育方略
作者:
孙银光;赵舒月;杜时忠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2023年34(01):137-143 ISSN:1001-7178
作者机构:
[孙银光; 赵舒月; 杜时忠]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道德行为;日常生活;学校德育
摘要:
本研究以学生道德行为的层次结构为核心问题,从社会道德规范、道德冲突情境和道德抉择能力三重基础,以及道德认知加工和情绪加工相互竞争的心理机制,分析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逻辑层次。研究发现,学生在不同日常冲突情境中会表现出差异性道德行为,包括外在情境催发的情绪性道德行为、基于利益权衡的理智性道德行为和道义观念主导的信念性道德行为,并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特征。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层次性逻辑结构及综合性影响要素要求学校应基于学生心理特点、道德冲突和规范层次三种依据,掌握知识、生活和教育三重逻辑,沟通符号、意义和生活三个世界开展系列化德育活动,逐步引导学生理解道德行为规范并将之应用到日常道德冲突之中,顺利实现道德情绪的稳定和道德认知的深化,从而在个体和整体层面实现道德行为的有序提升。
语种:
中文
展开
从“立国”到“立人”:胡适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演变及当代启示
作者:
雷月荣;杜时忠
期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年24(06):37-43 ISSN:1009-413X
作者机构:
[雷月荣] 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杜时忠]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胡适;国民性改造;人的现代化
摘要:
"立国"与"立人"是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内核的双壁.早年上海求学时期,胡适以"立国"为核心,强调通过教育等"改造个人"的途径,培养出具有现代国家意识的国民.留美及归国后,则以"立人"为核心,倡导个性解放,他试图通过"改造个人"与"改造社会"相结合的途径,造就一代具有健全独立人格的现代人.胡适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演变在今天具有重要启示,在"立什么样的现代人"上,须反思虚假集体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道德原则,树立健全独立现代人的目的追求;在"怎样立现代人"上,既要倡导个人启蒙,以人的现代化推进国家现代化,又要重视制度育人,以国家现代化促进人的现代化.
语种:
中文
展开
道德从何而来?
作者:
杜时忠
期刊:
湖北社会科学 ,2022年(10):86-94 ISSN:1003-8477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学校德育研究中心;[杜时忠]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wdkj&>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学校德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道德起源;进化论;本性论道德观;文化论道德观
摘要:
如果讲不清楚道德从何而来,那么道德理论、德育理论乃至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可能是不可靠的.道德从何而来?古今中外对此有各种各样的回答,不过,我们需要的是科学解释即以事实为基础的理性推断.自达尔文创立生物演化说以来,在不断确凿、丰富的事实材料面前,人们越来越接受了这样的观念:离开了进化论,就认识不清道德从何而来.得益于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的进步,今天,科学家们能够比较信服地说明人类道德良心的起源.然而,新的问题随之产生,那就是道德究竟是出于人类(生物)本性,还是对人类本性的克服与改造?对此,本性论道德观与文化论道德观尖锐对立,达尔文、德瓦尔等与赫胥黎、道金斯等分道扬镳.基于动物行为学、社会生物学以及脑神经科学等的研究成果,本性论道德观能够有根有据地证明道德出自人类本性,并合乎人类本性.这既证实了人类与其他物种的联系,更有力地突显和捍卫了人类的尊严.
语种:
中文
展开
师德建设“正义优先”——再谈师德建设的“转向”
作者:
杜时忠;杨坚
期刊: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297(9):6-10 ISSN:1672-4038
作者机构:
[杜时忠; 杨坚]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师德建设;中国教育;正义优先
摘要:
近年来, 人们常常谈论中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我们看来, 这不仅仅是指国际格局和国家综合实力可能发生的东升西降, 而且还包含着中国本土社会巨大而剧烈的历史转型.由这一社会转型所决定, 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师德建设理所当然也要转向.对此, 笔者曾发表文章, 阐述师德建设的四个转向, 即由社会管制转向社会支持、由师德规范转向专业伦理、由高标道德转向合宜道德、由遵纪合规转向尊严幸福.[1] 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师德建设"正义优先".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教师共情
作者:
傅淳华;杜时忠
期刊:
教师教育研究 ,2022年34(1):1-6,31 ISSN:1672-5905
作者机构:
[杜时忠]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傅淳华]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师;共情;道德;教师共情
摘要:
教师共情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性要素,其发生与人类遗传、主体意识、环境影响等因素紧密相连。而探究教师共情的本质,其根本上具有着道德属性。若要推进教师共情的培育,相关教育实践无疑有诸多不可为之处,包括无视教师的过度共情、忽视教师共情的重心等;教育也有诸多可为之处,包括积极推进教师共情内容的构建、教师共情实践的引导等。
语种:
中文
展开
我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取向省思
作者:
杨坚;杜时忠
期刊:
中国教育学刊 ,2022年CSSCIAMI(5):96-102 ISSN:1002-4808
作者机构:
[杨坚; 杜时忠]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取向;美德取向;统一取向
摘要:
我国亟待建设一种合理的教师专业伦理.在对我国传统师德与西方教师专业伦理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了规范取向、美德取向与统一取向三种教师专业伦理建设路径.规范取向强调以普遍的行为规则为中心,美德取向强调以教师美德为中心,二者均存在难以克服的片面性.统一取向试图通过结合规范和美德,以避免规范取向与美德取向各自的弊端,是当前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主流.但统一取向也存在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类型选择、教师义务边界确定和多元价值平衡等问题的挑战.制订监管型规范、以正义作为规范边界和以值得信任的"专业人"作为教师理想的最大公约数,是解决这些基本问题的可行方法.
语种:
中文
展开
新中国德育理论的奠基者——胡守棻德育思想研究
作者:
杜时忠
期刊: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2年5(05):144-150 ISSN:2096-6024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湖北省学校德育研究中心;[杜时忠]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胡守棻;道德教育;德育原理;德育一体化
摘要:
胡守棻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代德育理论家,是新中国学校德育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把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学说与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践相结合,阐释了新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他凝聚全国德育研究的精锐力量,主持编写新中国第一部《德育原理》教材,建构了德育原理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德育原理的独立学科地位。他带领德育研究团队,三十多年持之以恒坚持开展德育实验研究,研制大、中、小学德育大纲,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推动学校德育整体改革,建构学校德育整体体系。他秉持科学精神,理论联系实际,“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他生活清贫,关心国家,热爱家乡,捐款赠书,兴教助学。他的道德境界、教育情怀和德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学的宝贵财富,值得传承和弘扬。
语种:
中文
展开
诗哲之争:《理想国》中教育观的冲突与融合
作者:
孙银光;杜时忠
期刊:
复旦教育论坛 ,2021年19(6):57-63 ISSN:1672-0059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杜时忠; 孙银光]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教育;诗哲之争;柏拉图
摘要:
本文运用解释学方法,以"诗哲之争"为切入点,分析了《理想国》中教育观的冲突和融合。研究发现:《理想国》中诗哲之争的背后是教育的主导权之争、正统的正义观之争,而本质上是人的欲望和理性之争。这种理性和欲望之争一直是西方教育传统的主线,但柏拉图为解决理情的颉颃而提出的教育方案存在固有缺陷,会导致理性对欲望的专制。因此,本文提出教育要超越理性和情感的对峙,以理性为指引,以情感为动力,基于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培养他们形成社会认知、理解社会情感、改造社会的行动能力。
语种:
中文
展开
知识何以育德
作者:
沈艳艳;杜时忠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2021年50(10):25-34 ISSN:1009-9670
作者机构:
[沈艳艳] 人民教育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杜时忠]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知识;道德;知识育德;德育资源;德育过程;生活化
摘要:
面对知识与道德背离的现实难题,有必要对知识与道德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与表达,以确立知识之于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地位。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关联既表现为道德本身内含着"知"的因素,又体现在知识能够为道德提供理性支撑。此外,道德对知识起范导作用。它们共同构成"知识育德"的理论依据。实现知识育德有三步:第一,知识是德育资源,把道德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纳入培育道德的路径中来,扩大道德教育的知识基础;第二,获知是德育过程,重塑知识的经验品质,在知识中融入现实境遇,使知识成为儿童经验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生活化是德育的表现形式,以知识来指导生活和实践,促使个体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导向善的行为。需要强调的是,提出以知识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并未否定情感、经验等基础。
语种:
中文
展开
从对立到统一:杜威未成熟观的教育价值
作者:
沈艳艳;杜时忠
期刊: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1年(03):38-42 ISSN:1003-160X
作者机构:
[杜时忠; 沈艳艳]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 430079
关键词:
杜威;未成熟;生长;潜能
摘要:
杜威的未成熟观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传统教育中存在的消极对待未成熟儿童的观点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以成人标准独断改造儿童的不当教育做法,杜威从积极的角度对儿童的未成熟性做出阐释与表达。在杜威看来,未成熟预示一种正向的力量,是实现生长的首要条件。未成熟的两个基本特征即依赖与可塑性助力于个体获得生长所需的社会能力。基于这种价值定位,杜威表示,未成熟不是缺乏,亦不与成熟相对立。杜威关于未成熟的认识与解读在以下方面给予启示:一是以儿童潜能为导向重建教育目标,二是以儿童经验为依凭重构教学内容,三是以儿童本性为参照重塑教育方式。
语种:
中文
展开
“直接道德教学”的困局及其突围——兼论杜威德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作者:
沈艳艳;杜时忠
期刊:
教育科学研究 ,2021年(02):39-44 ISSN:1009-718X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430079;[杜时忠; 沈艳艳]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直接道德教学;杜威;学校德育
摘要:
在以往关于杜威德育思想的研究中,研究者倾向于认为杜威否定"直接道德教学"。依据杜威相关论著,该观点并未遵循杜威本意。杜威没有否定"直接道德教学"。杜威认为"直接道德教学"是有存在价值的,因受制于专门化的学科设立、外在化的教育指向、知识化的教育形态才无法发挥育人功能。杜威提出通过学校生活、教学方法和学科的"三位一体"来实施学校德育,以化解"直接道德教学"的现实困局。这一主张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拓展德育渠道、转变育人观念以及促成德育课程转向具有镜鉴价值。
语种:
中文
展开
Separating the effect of attachment figure-domain units in IPPA-R using the correlated trait and correlated method minus one model
作者:
Sun, Qiwu;Wang, Chiachih D. C.* ;Du, Shizhong;Biderman, Michael D.;Jiang, Guangrong
期刊: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21年39(4):974-995 ISSN:0265-4075
通讯作者:
Wang, Chiachih D. C.
作者机构:
[Sun, Qiwu; Jiang, Guangrong] Cent China Normal Univ, Sch Psychol, Wuhan, Peoples R China.;[Wang, Chiachih D. C.] Univ North Texas, Dept Psychol, 1155 Union Circle 311280, Denton, TX 76210 USA.;[Du, Shizhong] Cent China Normal Univ, Sch Educ, Wuhan, Peoples R China.;[Biderman, Michael D.] Univ Tennessee, Dept Psychol, Chattanooga, TN 37403 USA.
通讯机构:
[Wang, Chiachih D. C.] U;Univ North Texas, Dept Psychol, 1155 Union Circle 311280, Denton, TX 76210 USA.
关键词:
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Revised (IPPA-R);attachment figures;correlated trait correlated method minus one model (CT-C(M-1));adolescents
摘要:
Using the correlated trait and correlated method minus one model (CT-C(M-1)), this study separated trait effects and trait method-specific effects of attachment figure-domain units in the IPPA-R. The model fit of the proposed model was exam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ther alternative models using a sample of 1290 adolescents from China.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dels specifying attachment domains across relationships as methods fitted data better than models specifying attachment domains across relationships as traits in the CT-C(M-1) model. In addition, the factor representing attachment-with-mother wa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predict anxiety, stress, and social efficacy, whereas the attachment-with-father factor w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social self-efficacy, both of which supported the differential functioning of mother and fathe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T-C(M-1) model i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separate the unique contributions of different attachment figures and relationship attachment domain-specific effect measured by IPPA-R.
语种:
英文
展开
论师德建设的“转向”
作者:
杜时忠;倪峥
期刊:
中小学德育 ,2019年(12):35-39 ISSN:2095-1183
作者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2.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道德自觉;教师专业伦理;合宜道德;教师尊严;教师幸福
摘要:
我国历来重视师德建设,由此形成了以部门主导、管制取向、榜样引领和高标道德为特征的社会管制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一师德建设模式面临重重挑战,有必要实现四个"转向",即由社会管制转向社会支持、由师德规范转向专业伦理、由高标道德转向合宜道德、由遵纪合规转向尊严幸福。师德建设作为一个时期的道德自觉,理应表达教师行业的道德意愿,理应促进教师个体的尊严幸福。
语种:
中文
展开
《德育十讲——制度何以育德》
作者:
杜时忠
期刊:
教师教育论坛 ,2019年(10):2 ISSN:2095-599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学校德育研究中心";全国德育论专业委员会;全国教育伦理学研究会
摘要:
<正>作者积二十年的理论沉思、实践考查和社会观察,对学校德育进行了专题式探讨。全书围绕十大德育问题递进展开:人为什么要有道德?德育是什么?德育有什么用?谁有资格教道德?制度何以育德?学生的道德是怎样发展的?德育应该教什么?德育能成为一门学科吗?德育应该如何教?如何对待传统德育?作者倡导以道德的制度培养道德的人,国家道德即德育。一个道德而公正的国家,就是对国民最好的道德教育。传统德育、传统道德不可能成为今日德育的主流,只有优良的传统道德文化才值得我们继承。
语种:
中文
展开
转型期低学历农民工教育需求与供给调查报告
作者:
刘长海;杜时忠
作者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会议名称:
新中国人口60年——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
20091126
会议地点:
北京
会议论文集名称:
新中国人口60年——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关键词:
低学历农民工;教育需求;教育供给;社会转型
摘要:
和谐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学习化社会建设等社会发展主题将农民工的教育需求与供给问题摆在了人们眼前。课题组在广东两市进行的调查表明,初中毕业及以下学历的农民工有着旺盛的学习需求和复杂的教育期望,面向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供给目前不够丰富、全面。本课题组主张从重视农民工培训逐步过渡到重视农民工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服务和学习机会,全面提升农民工素质。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