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期间大学生的在线学习认同度分析
作者:
王萱;杨浩;崔永鹏;左灿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 ,2020年30(7):105-112 ISSN:1009-8097
作者机构:
[王萱; 杨浩]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崔永鹏]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左灿]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在线学习;认同度;使用与满足;UTAUT模型
摘要:
文章围绕"在线学习认同度"这一主题,首先进行了概念解析,并分析了在线学习认同度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包含8个假设的大学生在线学习认同度假设模型,并通过问卷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除了假设"社会影响对使用与满足程度有正向影响"不成立,其它假设均得到了实证支持。最后,文章总结了实证研究结论,并针对高校在线学习的开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后续在线学习平台改进、在线教与学的优化等提供参考。
语种:
中文
展开
教育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研究
作者:
王萱;杨浩;石可
期刊:
中国电化教育 ,2019年(4):79-84 ISSN:1006-9860
作者机构:
[王萱]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杨浩]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可]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
教育类微信公众号;使用与满足;服务品质;传播效果
摘要:
教育类微信公众号向学习者推送知识内容、资讯信息,其方式和便捷的"学习途径"和微型的"知识内容""资讯信息"深受学习者的青睐.该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主要研究框架,探讨受访者对教育类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满足体验以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品质对其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中检测的传播效果即以下五种效果,认同行为效果、关注行为效果、阅读行为效果、分享行为效果和知识吸收行为效果,同时也询问受访者对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品质的感知.该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针对关注过教育类微信公众号的网络用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受访者的教育类微信公众号使用满足程度与教育类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品质高低均对其认同行为、关注行为、阅读行为、分享行为和知识吸收行为均呈正相关.
语种:
中文
展开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高校师生互动行为分析
作者:
石映辉;彭常玲;张婧曼;杨浩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 ,2019年29(1):45-51 ISSN:1009-8097
作者机构:
[石映辉; 彭常玲; 张婧曼]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智慧教室;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室;高校;师生互动行为
摘要:
随着智慧教室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建设与应用, 如何评价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师生互动行为成为了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文章以华中地区某高校的9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以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文学文本解读"为教学实验内容, 运用准实验研究法, 并对比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 对智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校师生的互动行为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智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师生互动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其课堂教学不仅降低了教师的讲授频率, 而且提高了师生与技术的互动频率, 学生则表现出更主动地参与合作实践.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并为智慧教室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语种:
中文
展开
国际移动互动反馈系统应用研究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
李红美;杨浩
期刊:
远程教育杂志 ,2019年37(2):55-62 ISSN:1672-0008
作者机构:
[李红美]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杨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互动反馈系统;移动互动反馈系统;移动学习;游戏化教学
摘要:
互动反馈系统(Audience Response System,以下简称ARS)是促进课堂互动的有效工具,借鉴国际互动反馈系统研究新趋势,对我国ARS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TPACK为理论框架总结归纳的近五年来国际移动互动反馈系统应用研究新趋势显示:在技术层面,三代互动反馈系统的技术迭代演进,第三代移动互动系统在支持开放题型应答等方面显现出优势;在课程内容层面,ARS支持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优化课程内容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动态生成性,其在教学方法层面的四大新趋势体现在:优化翻转课堂课前课中教学,整合游戏化教学要素,拓展学习分析数据来源,小组应答优化合作学习效果;在教学效果层面,多元视角诠释了基于Web的移动互动反馈系统教学应用效果。这些分析结果,为提出将移动互动反馈系统整合于课堂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期刊:
中国电化教育 ,2018年(8):73-77,93 ISSN:1006-9860
作者机构:
[吴砥; 石映辉; 彭常玲]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小学生
摘要:
信息素养是21世纪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综述国内外相关信息素养定义内涵、组成要素及标准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对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指导建议,从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以及信息道德与法律四个维度构建了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能够对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及相应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学生个体的视角
作者:
杨浩;韦怡彤;石映辉;汪仕梦
期刊:
中国电化教育 ,2018年(8):94-99,126 ISSN:1006-9860
作者机构:
[杨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韦怡彤; 汪仕梦]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石映辉]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信息素养;影响因素;信息技术行为参与;信息技术情感参与
摘要:
探究学生信息素养背后的影响因素,是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该文对我国东部某省X市的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究初中生信息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学生信息素养处于百分制的中等水平。在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的个人背景层面,性别、年级和生源地均对学生信息素养有显著影响。在信息技术行为参与层面,日均上网时长对信息素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频率对信息素养无显著影响。在信息技术情感参层面,ICT自我效能、网络感知有用性和网络情感对信息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ICT兴趣对于信息素养无显著影响。
语种:
中文
展开
教师数字鸿沟的发展与弥合——基于从信息鸿沟到素养鸿沟的视角
作者:
石映辉;韦怡彤;杨浩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 ,2018年28(3):59-65 ISSN:1009-8097
作者机构:
[石映辉]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韦怡彤]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杨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数字鸿沟;信息鸿沟;素养鸿沟;信息素养;教师
摘要:
数字鸿沟经历了从信息鸿沟到素养鸿沟两个阶段的变化,反映了从信息技术的接入差异向人们使用信息技术能力差异的演化.随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推广和普及,信息鸿沟逐渐弥合,而素养鸿沟日益凸显.在深入分析教师"素养鸿沟"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问题,文章从国家、区校和教师个人层面提出了弥合教师素养鸿沟的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
语种:
中文
展开
国际数字公民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
作者:
俞思瑾;郑云翔;杨浩;黄星云;钟金萍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2018年24(6):49-59 ISSN:1007-2179
作者机构:
[俞思瑾; 郑云翔; 黄星云; 钟金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杨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数字公民;数字公民教育;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可视化分析
摘要:
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收集数字公民教育研究的文献,并运用CiteSpace 5.3.R4可视化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及共被引分析,绘制了国际数字公民教育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进行全方位的梳理.研究发现:自2009年以来,全球各领域学者对数字公民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不断增多,其中,欧美、澳大利亚等地的研究者相对活跃、贡献较大;研究热点包括数字公民教育概念与内涵界定、必要性与建议、影响因素分析及测量工具研发,以及数字公民教育缺失的不良影响及干预;研究前沿包括数字鸿沟对数字公民教育的影响及其干预、互联网时代的公民参与、数字公民教育的应用实践探索.文章认为,数字公民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需引起高度重视,以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数字公民.
语种:
中文
展开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适应性绩效评价研究
作者:
郑云翔;杨浩;冯诗晓
期刊:
中国电化教育 ,2018年(2):21-28 ISSN:1006-9860
作者机构:
[郑云翔; 冯诗晓]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杨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适应性绩效评价;高等教育
摘要:
教师是推动信息化教学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关键性主体,其对信息化教学的意愿、根据信息化教学要求在行为上做出的努力、以及是否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都决定着信息化教学的最终成效和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从适应性绩效的视角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适应性进行探讨,通过梳理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素及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明确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适应性绩效评价的内容,构建了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借鉴成熟度理论构建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适应性绩效评价模型,并选取了3所高校进行绩效评价实施,结合数据分析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高高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适应性,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高校教师教学活动常态.促进高校人才培养.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对学习动机和策略的影响
作者:
朱莎;杨浩;徐顺
期刊:
电化教育研究 ,2018年39(2):86-92 ISSN:1003-1553
作者机构:
[朱莎]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华大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杨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徐顺]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
摘要:
文章通过准实验研究法主要探究两个问题: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与基于传统多媒体的教学对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影响的差异,以及基于移动终端的不同学科教学对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与基于传统多媒体的教学相比,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能在整体上显著提升学生的“外在目标导向”。但是,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显著提升了成绩较差学生的“考试焦虑感”。(2)与基于传统多媒体的教学相比,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在整体上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是,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能够显著提升成绩中等学生的“寻求帮助”策略和成绩较差学生的“组织”策略。(3)基于移动终端的不同学科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影响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动机的影响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语种:
中文
展开
国际“数字鸿沟”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分析——兼论对教育信息化及教育均衡发展的启示
作者:
朱莎;杨浩;冯琳
期刊:
远程教育杂志 ,2017年35(1):82-93 ISSN:1672-0008
作者机构:
[朱莎]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冯琳]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第一道数字鸿沟;第二道数字鸿沟;信息素养;数字公民教育;教育信息化;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
通过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数据来源,对"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为主题的1741篇外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及共被引分析,绘制了国际数字鸿沟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对国际数字鸿沟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关键文献及前沿进行了全方位、系统的分析与解读。研究发现:数字鸿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自上世纪末以来,全球各领域学者对数字鸿沟问题开展了广泛研究,其中,欧美国家的研究者在数字鸿沟研究领域具有突出贡献;国际数字鸿沟的研究热点,包括"数字鸿沟的定义和内涵"、"不同群体使用互联网的差异"、"数字鸿沟的成因及演变"以及"数字鸿沟的社会影响";国际数字鸿沟研究领域的前沿主要包括:"新媒体应用引发的信息社会不公平问题"、"第二道数字鸿沟及其弥合策略的研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研究"三个方面。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几点对促进教育信息化及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语种:
中文
展开
信息化教育中的IT治理:基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视角
期刊:
中国电化教育 ,2016年(2):74-79 ISSN:1006-9860
作者机构:
[郑旭东; 孟丹; 杨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IT治理;治理能力;治理体系
摘要:
该文对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从IT管理到IT治理的思想蜕变进行了考察,揭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以此为基础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视角出发对信息化教育中的IT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进行了架构。在治理体系方面,提出信息化教育中IT治理的开展基于组织结构、实施流程、关系机制的整合集成,是战略、价值、风险、资源、绩效的多方统一;在治理能力方面,提出面向信息化教育的IT治理能力结构中战略性决策能力是核心,系统性整合能力是保障,信息化变革能力是动力。
语种:
中文
展开
信息时代的数字公民教育
期刊:
中国电化教育 ,2016年(1):9-16 ISSN:1006-9860
作者机构:
[郑旭东; 杨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徐娟]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
关键词:
信息化教育;数字公民;数字公民教育;教育信息化
摘要:
人们进入信息时代,同时在传统的现实空间和虚拟的数字空间里生存,享受两种空间带来的权利和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受到两种空间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制约。身为信息时代的数字公民,人们有一套在数字空间里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该文分析、梳理了有关数字公民的研究与实践,阐述了数字公民教育的标准、要素及其分类,并从数字公民教育的视角对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及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所面临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国际化、大数据分析、新兴教学方式等进行了解析,以期对我国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信息化创新和数字公民教育发展有所启发。
语种:
中文
展开
信息化学习终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分析——以中学数学为例
期刊:
中国电化教育 ,2016年(7):87-92 ISSN:1006-9860
作者机构:
[吴砥; 石映辉]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浩; 张雪]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韦爽]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信息化学习终端;电子书包;中学数学;学习成效
摘要:
以电子书包为代表的信息化学习终端以其独有的教学交互特性与移动便利性有效改善了传统课堂教学,具有为学习者创造交互性、趣味性更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潜能。该文以某中学7年级四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量表问卷调查了学生关于电子书包课堂教学的态度与看法,并通过准实验研究,对电子书包应用于课堂教学影响学生学习成效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学生对电子书包应用于课堂教学普遍持积极认可的态度,男女学生在电子书包的态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效前后测数据的分析显示,采用电子书包的实验组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显著高于没有使用电子书包的对照组学生,表明电子书包这一信息化学习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语种:
中文
展开
技术扩散视角下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若干思考
期刊:
中国电化教育 ,2015年(4):1-6,19 ISSN:1006-9860
作者机构:
[朱莎]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旭东; 杨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技术扩散;适效性;滞后性;大型开放网络课程
摘要: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还面临着一些困惑与挑战,比如"非显著性差异现象"与"乔布斯之问",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历史命运。从"创新扩散模型""技术接受模型""技术成熟度曲线"等技术扩散的理论视角出发来审视与反思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扩散,有助于我们把握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普遍规律,破解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历史与现实难题。而揭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适效性与滞后性等特殊性,则可以有效回应"非显著性差异现象",回答"乔布斯之问"。以此为基础,该文对包括大型开放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电子书包在内的教育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度解析,期望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信息技术与教育、尤其是正规学校教育融合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美、新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比较研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2014年20(2):34-45 ISSN:1007-2179
作者机构:
[吴砥; 朱莎]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屹; 杨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比较分析;基础教育信息化
摘要: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作为促进教育变革、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前瞻性选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发达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如何贯彻落实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是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对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和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对三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的时代背景、战略目标、发展任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然后结合大量调查报告、统计数据对三国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强调缩小数字鸿沟,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美国旨在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新加坡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
期刊:
教育研究 ,2014年35(3):88-95 ISSN:1002-5731
作者机构:
[吴砥; 杨宗凯; 杨浩]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模式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经历了"起步"、"应用"、"整合"和"创新"四个阶段.信息技术不仅革新了传统教育模式,而且营造了全新学习环境.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还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推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应通过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创建协同创新中心等途径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CT and its continuous penetration into education, IC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for the 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ICT with education includes four stages : "emergence", "application", "combination", and "innovation". ICT has not only chang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but also created a whole new learning environment. However, China is still at primary application and integration stage. In order to integration ICT with education and implement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n China, we should emancipate our minds, innovate educational policies, stick to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build collaborative and innovative centers, etc.
语种:
中文
展开